[发明专利]一种可控溶胶凝胶法制备聚乙二醇相变导热复合材料的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01267.0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9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昆;翁增胜;刘迎春;罗富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C08L71/02;C08K3/22;C08K3/36;C09K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2400 广东省韶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溶胶 凝胶 法制 聚乙二醇 相变 导热 复合材料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溶胶凝胶法制备聚乙二醇相变导热复合材料的方法和应用,是将聚乙二醇分散到硅酸四乙酯中,然后将金属氢氧化物添加至溶液中形成溶胶的溶胶凝胶法。本发明采用硅酸四乙酯分散聚乙二醇,成本低,分散效果好;与现有溶胶凝胶法相比,本发明引入金属氢氧化物,形成两步的凝胶化过程;其胶化程度可随金属氢氧化物的种类,溶胶化温度,溶胶化时间控制;最后由反离子氨根离子直接形成凝胶;可以通过调控上述条件,得到凝胶化程度可控的复合材料,促进其导热性能提高同时增强其热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变导热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乙二醇相变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电子设备趋向于微型化、高集成化和大功率化,抗热冲击和散热问题就成为了制约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瓶颈。相变材料常用作界面散热材料,随温度升高,常温下呈固态的固-液相变材料变得越来越软,达相变温度时发生固液相变为液态,大量吸收发热元器件热量,并能够极大地润湿冷热金属界面,排出界面间隙内空气,极大地减少界面热阻,将发热元器件热量传递出来,提高界面散热效率。
复合材料一般由相变材料和基体材料构成,一般的相变材料有聚乙二醇,石蜡等,其过冷度低,储热高,且稳定性能良好,使得其在相变材料中有广泛应用。基体材料主要是包覆相变材料使得其在相变过程中不发生大面积泄露,使器件发生故障,同时,由于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较低,不足以满足实际使用,使得基体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起到主导所用。目前相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共混法、热压法、溶液插层法,等物理手段和原位聚合、点击化学合成、气相沉积合成等化学手段。制备的材料普遍具有高储热性能、低过冷度和较大的相变温度等优点,但另一方面,复合材料的传热能力普遍存在不足,热稳定性能较差。因此,提高相变导热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热稳定性是其应用的主要方面。
溶胶凝胶法是常用的合成纳米到微米介孔结构的方法,目前的溶胶凝胶法常采用单一的温度促凝或者反离子促凝,其凝胶化程度都不完善,因此得到的结构包覆性能不够,易泄露等。所以凝胶化程度对材料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溶胶凝胶法制备聚乙二醇相变导热复合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制备方法获得的聚乙二醇相变导热复合材料。该导热相变复合材料不仅有较高的导热系数,而且热稳定性良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乙二醇相变导热复合材料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控溶胶凝胶法制备聚乙二醇相变导热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聚乙二醇和硅酸四乙酯分散液的制备:取0.0075-0.0100摩尔份的聚乙二醇溶解于2.5-3.0摩尔份的乙醇溶液中,在80-100℃中搅拌30-60min,然后加入2.5-3.0摩尔份的去离子水稀释,之后加入0.075-0.15摩尔份的硅酸四乙酯溶液,再用2-3mol/L的盐酸调节pH为1-3,超声2-10h后即可得到分散液;
(2)溶胶化过程:在室温条件下,30-60min内向搅拌的分散液中逐滴滴加0.04-0.06摩尔份的金属氢氧化物溶液;之后升温到40-60℃,持续搅拌24-72h得到溶胶化程度可控的二氧化硅聚乙二醇溶胶;
(3)凝胶化过程:将二氧化硅聚乙二醇溶胶取出,在搅拌状态下加入0.005-0.01摩尔份的氨水或氯化铵溶液,得到凝胶;将凝胶碾碎,烘干,得到粉末;将粉末用去离子水清洗,再烘干,得到二氧化硅包覆聚乙二醇(SiO2/PEG)的相变导热复合材料。
步骤(1)所述的分散液中,乙醇和硅酸四乙酯的比例不得超过为70:30。
步骤(1)所制得的分散液即使在加热到60℃时,pH也需严格控制在1-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1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