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板CT机无效
申请号: | 201811601563.0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0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洪斌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邓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探测器 射线发射器 旋转装置 脉冲信号 射线发射 探测器 射线 脉冲调制电路 脉冲信号频率 采集数据 控制电路 频率可变 相位相反 圆周运动 发射 扫描架 无间隙 漏检 拖尾 余辉 扫描 图像 清晰 替代 应用 | ||
本发明的平板CT机的扫描架包括机架、旋转装置、射线发射器和平板探测器,射线发射器和平板探测器相对地设于旋转装置中并且能够由旋转装置带动同步地相对同一个轴线做圆周运动;射线发射器的控制电路中设有脉冲调制电路,通过平板探测器读数脉冲信号来控制射线发射器的射线发射,平板探测器的读数频率可变,射线发射脉冲信号与平板探测器读数脉冲信号频率一致但相位相反。本方案平板CT机将平板探测器应用于CT机上,以替代现有的CT探测器。平板探测器能够选用更大的宽度,是无间隙的扫描,能确保不漏检,射线发射器在发射射线时平板探测器只采集数据而不读数,读数时不发射射线,避免了拖尾与余辉,使得CT机得到的数据更真实,图像更清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T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平板CT机。
背景技术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现有CT成像基本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的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converter)转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digital matrix)。数字矩阵可存储于磁盘或光盘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olog converter)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像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其中核心的就是CT机探测器与射线发射器。
现有CT机上使用的是结构庞大的CT专用的探测器,大多为稀土陶瓷材质,呈弧形,其探测器结构为一排排的探测器并排分布(下有与之相应的光电转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排数由最初的单排,发展到现在的主流256排(个别320排),每排的有效探测单元数小于900个。
现有的CT机探测器存在以下客观缺点:
1.探测器排数有限,使得旋转扫描一圈所能扫描的范围比较窄(现在纵向最宽的探测器为160mm,基本可满足小部位的单圈扫描要求,但还是不能满足大部位的单圈扫描要求),对一个部位需要多圈螺旋扫描才能完成,扫描时床在运动,容易形成运动伪影。
2.因为螺旋扫描,扫描一圈的图像不是一个真正的横断切面,而是有一定层厚的不在同一切面上的断面图像,虽然现在的256排已经能做到625um层厚(最薄400um),但终究不是等轴图像;存在层间间隔,虽然现在的256排也能通过算法给出625um(最薄400um)厚的层间间隙图像,但终究不是真实的图像。存在对初期的极细微病灶漏检的可能。
3.扫描时间长;病人受辐照的剂量也大。因需多圈扫描,时间较长;也导致病人接受辐射照射的剂量加大。
4.空间分辨率较低,有意义的最高像素不高。
5.目前市面上用于DR与DSA的医用平板CT机的单边尺寸最大为17英寸(约43cm),完全能满足使用需求,但如果要应用到平板CT机上尺寸还是过小,在横向上无法将腹部与胸部纳入扫描范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扫描速度快、图像更真实、图像质量更优、避免漏检、成本更低的平板CT机。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平板CT机包括扫描架、检查床、电源柜、主控电脑、后处理工作站等,其中,扫描架是CT机的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洪斌,未经刘洪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1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