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访问预测的云应用缓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3133.2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8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花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纳讯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云应用 缓存 客户访问模式 预测概率函数 动态缓存 访问历史 访问行为 缓存替换 获取模式 通过模式 预测 客户 命中率 访问 引入 分析 | ||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访问预测的云应用缓存方法。本发明通过模式图来描述客户访问模式,消除了传统马尔可夫方法引入的无效客户访问行为,分析客户的访问历史获取模式图,基于预测概率函数实现云应用组件缓存替换,提高了动态缓存命中率以及云应用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访问预测的云应用组件缓存方法,属于软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云应用中存在大量的云应用组件,它们提供了客户所需要的服务。每个客户请求到达云应用后,云应用调用相应云应用组件的业务逻辑来生成动态Web内容返回给客户。返回给客户的动态Web内容由云应用组件根据不同的参数取值动态产生,这些动态Web内容与云应用组件相关,同时根据客户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值不同而改变。
缓存技术是提高服务器性能的有效技术,它已经在Web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Li, K., Shen, H., Tajima, K., 2004. Cache Design forTranscoding Proxy Caching. In: Proceedings of IFI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Network and Parallel Computing (NPC’04), Wuhan, China, pp.187-194)。缓存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将客户访问过的内容在缓存中存放一个副本,当该内容下次被访问时,直接将缓存中保留的副本返回给客户端,从而减轻服务器负载、降低网络拥塞,减少客户访问延迟。由于云应用返回给客户的内容由云应用组件动态产生,客户的两次访问可能得到不同的Web内容,严格遵循Java EE规范的话,不应该缓存云应用组件产生的动态Web内容,这可能使得客户访问到无效的甚至错误的信息。
然而,云应用中存在大量的“读”云应用组件,它们通常负责后台数据的查询与展示功能,不对原始数据进行修改(Turner, D.A., 2005. Web Page Caching in Java WebApplications. 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Technology Coding and Computing (ITCC'05), Las Vegas, pp. 805 - 808)。这些“读”云应用组件通常被大量客户频繁访问,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要其参数值保持不变,它为所有客户返回完全一致的应答内容。缓存这些“读”云应用组件的执行结果为多个客户服务能够有效的降低云应用负载,减少云应用组件的执行次数,进而提高云应用的性能。对应于“读“云应用组件,那些对原始数据进行修改的云应用组件称为“写”云应用组件,它们的执行结果不能被缓存,因此这些“写”云应用组件为不可缓存云应用组件。
动态缓存对象由云应用组件及其参数值决定,因此,需要高效的缓存替换算法及时的将失效的缓存对象替换出缓存系统,为新创建的缓存对象腾出存储空间。高效的缓存替换算法能够减少缓存替换发生的次数,提高缓存命中率,从而提高云应用的性能。缓存替换算法仍采用传统的静态服务器领域研究成果,忽略了云应用客户访问行为的连续性特征。对云应用而言,云应用组件对应一定的业务逻辑,这使得客户的访问行为符合一定的访问模式。利用上述访问模式预测客户未来的访问行为,能够更加有效的选择被替换的缓存对象,改进缓存替换算法的设计,并提高缓存机制的效率与云应用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消除了传统马尔可夫方法引入的无效客户访问行为,提高了动态缓存命中率以及云应用的性能。
本发明的原理: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访问预测的云应用缓存方法,通过模式图来描述客户访问模式,分析客户的访问历史获取模式图,基于预测概率函数实现云应用组件缓存替换。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基于访问预测的云应用缓存方法,其特点在于实现步骤如下:
第一步,云应用组件定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纳讯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纳讯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31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云智慧监测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树莓派的智能操控展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