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机接口板及其控制方法、监控单元以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3732.4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7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熊勇;李伟波;胡先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金海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机 接口 及其 控制 方法 监控 单元 以及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人机接口板及其控制方法、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以及存储介质,所述人机接口板包括显示屏、手势识别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手势识别传感器获取微处理器下发的手势检测指令;根据手势检测指令,检测显示屏上方的用户手势并生成用户手势信息;根据用户手势信息,产生中断信号;微处理器向手势识别传感器下发手势检测指令;根据中断信号,获取用户手势信息;对用户手势信息进行识别,并输出识别到的用户手势信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手势识别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实现了电源监控的非接触式交互;解决了现有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存在显示区域和按键交互区域较小,用户体验差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机接口板及其控制方法、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工业4.0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业控制、医疗、通讯、消费等电子产品日趋智能化,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用户可以通过设备所提供的智能接口和无处不在的网络,随时随地的实现远程化、智能化服务。支撑这些信息技术的基石之一的移动通信系统,近二十年来也从2G、3G、4G,快速向5G发展。4G和5G网络,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基站设备不断增加、网络覆盖日趋密集,用户对网络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通信电源,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安全、可靠、高效、稳定、不间断地向通信设备提供能源,并具备智能监控、无人值守、电池自动管理等功能,满足网络时代的需求。同时,移动通信网络的深度覆盖,对通信电源也提出了更高小型化、易维护的需求:整流器功率密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整个电源系统构成,也从标准机柜,向嵌入式、壁挂式、抱杆一体化安装等形态发展。比如一个200A容量的直流电源系统,原先结构形式可能是1.6米的落地机柜,现在标准的3U插箱就足以实现了。这些需求的变化,也促进了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向小型化、前维护方向快速发展。
由于通信电源行业特点和用户使用习惯,监控单元一直保留有液晶显示和按键交互这个功能,方便工程开局和现场维护。但随着监控单元日趋小型化,这项功能实现起来日趋困难。比如某公司最新的嵌入式电源监控单元,采用高密度设计,84mm*40mm狭小尺寸的前面板上,密集排布了RJ45网口、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27mm*27mm可视域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上/下/确认/返回4个按键,以及固定锁扣等。因为空间高度受限,四个按键尺寸小至3mm*3mm;按键间距也为3mm。可以想象,由于尺寸太小,极易出现多按、按错,组合按键(多键同时按下)的操作基本无法实现,按键本身也容易损坏;交互的敏感度、可靠性都很不好,操作体验非常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机接口板及其控制方法、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以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存在显示区域和按键交互区域较小,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人机接口板,所述人机接口板包括显示屏、手势识别传感器和微处理器;
所述手势识别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微处理器下发的手势检测指令;根据所述手势检测指令,检测所述显示屏上方的用户手势并生成用户手势信息;根据所述用户手势信息,产生中断信号;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向所述手势识别传感器下发手势检测指令;根据所述中断信号,获取所述用户手势信息;对所述用户手势信息进行识别,并输出识别到的用户手势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所述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包括主控制器和上述的人机接口板;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人机接口板输出的识别到的用户手势信息,并向所述人机接口板返回用户手势响应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37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