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甲基丙烯醛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4304.3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4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董秋月;杨彩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更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141 | 分类号: | C07C29/141;C07C33/03;B01J2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丙烯醛 甲基丙烯醇 氢气 制备 催化剂价格 催化剂接触 低温低压 加氢反应 质量空速 低活性 负载型 高空速 生产成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甲基丙烯醛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为:在温度150~250℃、压力0.1~3.0MPa、质量空速10~12小时‑1、氢气与2‑甲基丙烯醛进料物质的量之比1:1~20:1的条件下,将2‑甲基丙烯醛和氢气混合,与负载型的Al‑Zn/CeO2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反应,获得2‑甲基丙烯醇,催化剂价格较低活性高,可在低温低压高空速的条件下得到2‑甲基丙烯醇,降低了2‑甲基丙烯醇得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2-甲基丙烯醛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甲基丙烯醇(又名2-甲基烯丙醇、异丁烯醛或甲基烯丙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其本身可以发生自聚和共聚反应。以2-甲基丙烯醇为起始物,可以制备甲基丙烯酸及其酯。另外,2-甲基丙烯醇还可以与其它有机酸生成含烯丙基的酯。因此,2-甲基丙烯醇广泛用于聚合物单体和表面活性剂等领域。
最早是2-甲基丙烯醇的合成方法是以丙烯氯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进行制备。随后US2072015、US2323781、US2313767和JP2009107949等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目前,水解法是生产2-甲基丙烯醇最主要的方法,工业上多以此法为主。尽管水解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水解过程中要加入大量的碱和有机溶剂,水解温度和压力有时也较高,条件较苛刻,溶剂难以回收;同时,副产物醚的生成量也较大,从而导致目标产物的收率偏低。
US2767221和US4731488中报道以MgO为主体的多元复氧化物MgXYO为催化剂的气相氢转移反应,丙烯醛转化率和烯丙醇选择性分别达到90%和92%。但是该方法的反应温度较高,需在300~400℃下进行反应。同时,其炔催化剂的制备也较麻烦,需在高温下煅烧而得。
US2779801和US2713074采用醇铝为催化剂,在均相的条件下进行不饱和醛的还原反应,温度、压力都较低,而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均可达到90%以上。然而,该方法要采用大量的醇铝以及大量过量的异丙醇,其中,醇铝多达起始原料醛的0.4摩尔,而异丙醇为起始原料醛摩尔量的20倍以上。因此,该方法生产率低下,应用价值不大除了氢转移法可以进行不饱和醛的选择性还原外,选择性加氢还原法也可以用来制备不饱和醇。US3686333、US4072727、GB734247和GE858247选用Cd催化剂体系,如Cd-Cu、Cd-Ag、Cd-Zn等,丙烯醛可以选择性加氢得到烯丙醇。Yan Zhu等报道(Angew.Chen.Int.Ed.2010,49,1295-1298),采用纳米Au25(SR)18为催化剂,α,β-不饱和醛也可以选择性加氢生成相对应的α,β-不饱和醇。但其收率较低,只有50%左右,另外其纳米Au25(SR)18催化剂制备相当复杂,不好操控。α,β-不饱和醛分子中,由于C=O键能较C=C键能大,使得反应要在C=O上选择加氢而不破坏C=C键较难,加氢往往生成饱和醛或饱和醇,对不饱和醇的选择性一般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2-甲基丙烯醛的制备方法,即用负载型的Al-Zn/CeO2催化剂2-甲基丙烯醛的制备方法,解决了负载型钯或铂催化剂价格昂贵所导致的2-甲基丙烯醇反应温度和压力高、空速低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负载型的Al-Zn/CeO2催化剂2-甲基丙烯醛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为:在温度50~80℃、压力0.1~3.0MPa、质量空速5~8小时-1、氢气与2-甲基丙烯醛进料物质的量之比1:1~20:1的条件下,将2-甲基丙烯醛和氢气混合,与负载型的Al-Zn/CeO2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反应,获得2-甲基丙烯醇;催化剂失活后再生,循环利用;
所述负载型的Al-Zn/CeO2催化剂使用非贵金属Al和Zn作为活性组分,可以有效地改善2-甲基丙烯醛选择性氢化制备2-甲基丙烯醇反应中的2-甲基丙烯醛转化率、2-甲基丙烯醇选择性和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更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更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43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