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送鞘管以及起搏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04993.8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8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程志军;王广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领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72 | 分类号: | A61N1/372;A61N1/375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王宏婧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以及 起搏器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鞘管及起搏器系统,所述输送鞘管包括内鞘管和外鞘管,所述内鞘管包括由近及远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段、第一弯曲段以及第二弯曲段,且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弯曲段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弯曲段的曲率半径,所述外鞘管套在所述内鞘管上并沿所述内鞘管的延伸方向滑动,且当所述外鞘管的远端移动到所述第二弯曲段上后或者所述外鞘管的远端超过所述第二弯曲段时,能使所述第二弯曲段的曲率半径变大,由此,可以为传统的主动电极导线的头端提供较为平缓的输送通道,进而使该传统的主动电极导线的头端的刚性部分很容易地通过弯鞘管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脏起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鞘管以及起搏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人工心脏起搏主要为右室心尖部、右室间隔部及双心室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是传统的起搏模式,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容易到位、脱位率低及长期稳定等优势,但存在心室激动顺序异常的弊端,可引起心室间及心室内的电、机械活动不同步的问题,增加了心衰和房颤的风险。右室间隔部起搏可部分解决左右心室不同步问题,获得较心尖部起搏更短的QRS时程(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电位和时间的变化,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向上的波为R波,接着向下的波是S波,且自QRS波群起点至QRS波群终点的时间为QRS时程),研究表明右室间隔部起搏和心尖部起搏在心衰、再入院、死亡、房颤发生及BNP(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脑利钠肽)水平变化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双心室起搏即在传统双腔起搏基础上增加了左室起搏,实现左右心室同步,但仍有局限性。因此,探讨接近生理的起搏部位成为近年来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方向。
希氏束起搏(HBP)的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保持了相对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能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是较理想的心室生理性起搏,成为目前起搏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参考文献如: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6年5月第43卷第3期Int J Cardiovasc Dis,May 2016,Vol.43,No.3作者:陆敏)。
由于希氏束区域没有梳状肌结构,常规翼状被动电极导线根本无法固定于此,只能使用头端具有螺旋结构的主动电极导线才能有效地固定,但由于主动电极头端螺旋长度只有2mm左右,为保证电极能牢固地固定在心肌上,电极头端螺旋应尽可能与希氏束区域表面垂直,使2mm左右长的螺旋尽可能全部旋入到心肌内,然而,医生在植入过程中在无工具辅助下难以达到上述垂直的要求。
尽管有一些输送鞘管,如图1所示,其鞘管头端41能很容易到达希氏束部位且与希氏束部位垂直,电极导线(未图示)通过输送鞘管4输送并固定至希氏束位置。然而这种输送鞘管4在实际应用上有很大局限性,因为,为了保证鞘管头端41与希氏束部位或其它预期的植入部位保持垂直,必需在鞘管头端41的后端设计一个过渡圆弧42,但由于常规主动电极导线的头端有约13mm长的刚性部分,此刚性部分因为无法弯曲从而无法通过过渡圆弧42,所以,此技术不能应用于常规主动电极导线,只能用于经过特殊设计而使头端具有柔顺性的主动电极导线,然而,这种特殊设计的主动电极导线价格昂贵,使希氏束起搏技术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鞘管,以解决传统主动电极导线的头端的刚性部分无法通过固定弯鞘管的问题以及特殊设计的主动电极导线成本太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搏器系统,能通过其特殊设计的输送鞘管使其主动电极导线很容易地固定于希氏束区域等指定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鞘管,包括内鞘管和外鞘管;其中,所述内鞘管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一弯曲段以及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一直线段的远端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段的近端,所述第一弯曲段的远端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段的近端,且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弯曲段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弯曲段的曲率半径;所述外鞘管套在所述内鞘管上并沿所述内鞘管的延伸方向滑动,且当所述外鞘管的远端移动到所述第二弯曲段上后或者所述外鞘管的远端超过所述第二弯曲段时,能使所述第二弯曲段的曲率半径变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领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创领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49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鼻腔振荡刺激的生理稳态平衡修复器
- 下一篇:无导线起搏器及无导线起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