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动态轮询协议的时隙分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5795.3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5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顾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潇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10 | 分类号: | H04W72/10;H04W74/06;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孙华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动态 协议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动态轮询协议的时隙分配方法。在该方法中,主站通过主站业务时隙广播主站业务信息以及前哨站广播时隙的分配信息;前哨站通过前哨站广播时隙广播业务时隙申请信息;所述主站按照指挥控制类平台优于非指挥控制类平台、高业务信息更新率优于低业务信息更新率、短业务数据长度优于长业务数据长度的原则,比较所述前哨站的优先级别;按优先级别顺序依次为所述前哨站分配业务时隙并通过信道分配时隙进行广播;前哨站按照所述主站分配的前哨站业务时隙通过业务帧广播业务信息。本发明提高了网内前哨站发送信息的实时性,有效满足了网内高等级用户的信息发送需求,实现了新平台的灵活入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数字通信网络中的时隙分配方法,尤其是涉及了一种在无线数字通信网络中用于动态轮询协议的时隙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数字通信网络为多个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协同操作等提供了一种便捷的途径。传输介质、信道接入方法和网络拓扑结构是无线通信网络完成信息交互的关键技术。其中信道接入方法对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其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使网内用户能够协调安排信道资源的使用,实现无冲突的信息交互。
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进行信道资源共享,实现多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是一种典型的信道接入方法,其具体实现形式包括时分多址、轮询、CSMA(Carrier Sense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相对于时分多址来说,轮询方法可根据用户发送信息的需求动态分配信道资源,信道资源分配具有一定灵活性;相对于CSMA方法来说,轮询方法避免了用户竞争信道资源带来的冲突,提高了用户发送信息的成功概率。在轮询信道接入方法中,网内成员采用时分方式共用一个频率发送信息,主站发送询问信息,并按照前哨站的地址顺序依次轮流询问前哨站,即按照主站-前哨站-主站-前哨站的顺序依次发送业务数据。
通过分析轮询信道接入机制,不难看出,该信道接入方法是按照主站询问、前哨站应答的方式完成信道资源的分配,前哨站信道资源的获取依赖于主站的询问,前哨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种信道接入机制存在两个方面的弊端:第一,主站发送询问信息的概率远远大于前哨站发送应答信息的概率,通常来说,主站发送询问信息的概率与前哨站发送应答信息概率的比值倍数等于网内前哨站的个数;二是,由于前哨站发送应答信息依赖于主站的询问,完全处于被状态,因此,当信道质量不好前哨站长时间接收不到主站的询问信息时,会导致前哨站长时间无法发送应答信息。上述弊端的存在,使得网内前哨站信息传输的实时性难以得到保障,从而影响网内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操作。另外,在现有轮询信道接入方法中,不能实现新成员的随遇入网,网络灵活性较差,而无线通信网络应用的场景态势是实时变化的,难以根据实用场景需求实时调整网内成员的构成,从而导致该信道接入方法的场景应用适应性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时隙分配,提高轮询无线通信网络中前哨站的信息发送机会;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时隙分配,提高轮询无线通信网络中前哨站信息发送的实时性,避免因信道质量不好前哨站长时间无法发送信息的问题发生;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实现新成员的随遇入网,提高组网的灵活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动态轮询协议的时隙分配方法,网内成员包括主站和多个前哨站,基于轮询信道接入方法进行信息交互,所述主站和多个前哨站之间用于信息交互的时隙包括:主站业务时隙、前哨站广播时隙、信道分配时隙和前哨站业务时隙;
主站业务时隙,用于主站通过主站询问帧广播主站业务信息,以及主站按照当前网内前哨站地址顺序为前哨站分配前哨站广播时隙的时隙分配信息;
前哨站广播时隙,用于前哨站通过前哨站广播帧广播业务时隙申请信息,所述业务时隙申请信息包括前哨站平台类型、待发送业务信息更新率、待发送业务数据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潇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潇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57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