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根部浸渍接种研究青枯病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6513.1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6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肖春芳;王甄;张等宏;高剑华;张远学;沈艳芬;瞿勇;闫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恩施***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枯病 浸渍接种 组培苗 接种 研究 作物病虫害防治 病菌感染 模拟土壤 培养容器 培养基 病菌 工作量 节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根部浸渍接种研究青枯病的方法,属于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通过根部浸渍接种研究青枯病的方法,通过在培养容器中模拟土壤设置,并将病菌接种于培养组培苗的培养基中,通过接种病菌感染组培苗,研究青枯病的致病;操作简单,工作量小,节约实验的时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过根部浸渍接种研究青枯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青枯病是由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细菌性土传病害,能侵染54科的25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如马铃薯、番茄、烟草、茄子等。该细菌是一种需氧型的革兰氏阴性棒状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5℃,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在水、土壤和植物残体中存活,还可以感知植物根部的分泌液,并利用游动鞭毛进行根部侵染。通常条件下,茄科劳尔氏菌通过伤口及自然孔口侵染植物,刚入侵时青枯菌定殖在根部皮层,到达维管系统后通过木质部导管扩散,在寄主体内利用植物自身的营养物质完成定殖后进行大量复制,从而引发毒力因子和胞外多糖的产生,造成维管束系统的破坏和植物最终的萎蔫。
在茄科劳尔氏菌致病性研究的常规方法中,无论是从根部接种还是从茎叶接种,均需要通过盆栽培养植物,该过程不仅需要一定的生长周期,耗时长,且在植物培养过程中的培土、搬运、浇水等一系列步骤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需要占据大面积的培养架,不利于科研实验的有效推进。此外,茎叶接种与细菌在自然条件下侵染植物方式差异较大,实验效果并不理想,而常规根部接种需要先伤根才能接种,过程繁琐,且利用土壤培养植物后因土块分布不均匀导致青枯菌接种效果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通过根部浸渍接种研究青枯病的方法,通过根部浸渍的方法,很方便的实现对作物青枯病的研究。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过根部浸渍接种研究青枯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水培脱毒组培苗,并进行生根培养,得到水培植株;
将水培植株的根部浸没在不透光的添加有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得到组培植株;
并将青枯菌液引入到培养容器中接种浸渍培养组培植株;
接种青枯菌液后继续培养并进行植株的病害调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提供的通过根部浸渍接种研究青枯病的方法,通过在培养皿中模拟土壤设置,并将病菌接种于培养组培苗的培养基中,通过接种病菌感染组培苗,研究青枯病的致病;操作简单,工作量小,节约实验的时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过根部浸渍接种研究青枯病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通过根部浸渍接种研究青枯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通过组培得到的水培苗的根部或发芽得到的种苗的根部浸没在不透光的添加有营养液的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得到水培植株;
并将青枯菌液引入到添加有营养液的培养容器中;浸渍培养水培植株;
接种青枯菌液后继续培养并进行植株的病害调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未经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65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