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池塘鱼蛙菜共生的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6941.4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6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徐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开州区博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7/02;A01G22/25;A01G22/15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母先定 |
地址: | 405400 重庆市开***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蛙 池塘 黑斑蛙 捕食 害虫 养殖 共生 鱼类 无公害 水生动植物 排泄物 池塘水体 池塘水质 净化水质 绿色生态 零排放 蔬菜叶 残饵 灭虫 食材 落水 高产 净化 种植 生态 | ||
1.一种池塘鱼蛙菜共生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1池塘选择与改造
1.1.1池塘准备
按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要求选择养殖池塘,无污染,光照、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4~6亩,1.8~2m,坡比为1:3,池底平整不漏水;池底选用混凝土,且淤泥层厚度10~20cm;池塘呈矩形布置,池塘的两端分设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安装双层80~100目不锈钢编织网;
1.1.2天网铺设
高度:池埂上高度高于1.8~2m,水面上天网与水面相差40cm;天网覆盖池埂至水面1m以外;
1.13围网铺设
沿池塘埂四周围拢;围网与池埂的外边缘间留有30cm宽的走道;围网高度离地面80cm,地下埋10~15cm;围网支撑用竹木或钢管支撑;网布用40~60目网布;
1.2放养前准备
1.2.1清塘、施肥
对池塘干塘、清洗及修整、改造工作;消毒,更换水;
1.2.2水面水稻架铺设
用竹子组装浮动平台,浮动平台上放置用于栽种水稻的种植盘,浮动平台通过拉绳固定在池底,浮动平台的面积为池塘水面的25~35%。
1.2.3蔬菜栽种
蔬菜选用空心菜或香芋,当地气候适时栽种;空心菜25至36株/平方米或香芋9株/平方米;
1.3苗种放养
1.3.1蝌蚪放养
按池埂与靠近池埂1m的水面计算为饲养黑斑蛙的总面积,每亩放养蝌蚪10万尾;
1.3.2搭配鱼种放养
蝌蚪变态上岸后放养,草鱼规格:3尾/斤、每亩500尾;鲫鱼规格:5尾/斤、每亩200尾;鳙鱼规格:2尾/斤、每亩50尾;白鲢规格:08-1.2斤/尾、每亩80尾;
1.4池塘管理与饲养管理
1.4.1池塘管理
蔬菜在鱼蛙菜共生中按照原生态种植的方式进行管理;生长期间,不晒田、无需施加蔬菜的专用肥料、全生育期不喷施农药;主要是水位管理和虫害控制;移栽后5天内,将浮动平台浸泡在水面下5-10cm;其后,根据养殖生产需要和蔬菜的株高,调整浮台浸入水中的深度;
1.4.2饲养管理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以黑斑蛙为主,定期进行黑斑蛙摄食情况、体长、体重检查,饵料生物变化情况,以保持天然饵料充沛为主;养殖中后期,注意观察;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并做好相关记录;保持水中pH值7.5~8.6,溶解氧4mg/L以上,养殖后期透明度要求40~50cm;养殖过程基本无需换水,随着鱼体增大,逐步提高水位;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塘中黑斑蛙的摄食、生长情况和活动情况,观察水质和饵料生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气候和水中溶氧情况适时开启底增氧;
1.5及时收获、适时上市
1.5.1蔬菜的收割
当蔬菜成熟后,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或一次收割;
1.5.2水产品的捕捞
8-9月,黑斑蛙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逐步上市;
草鱼,鲫鱼,鳙鱼,白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收获或次年1月到2月收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开州区博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开州区博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694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池塘鱼蛙稻共生的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池塘工业化高密度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