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晶片的均温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606954.1 申请日: 2018-12-26
公开(公告)号: CN111370379B 公开(公告)日: 2022-03-25
发明(设计)人: 宋健民 申请(专利权)人: 宋健民
主分类号: H01L23/373 分类号: H01L23/373
代理公司: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梁丽超;田喜庆
地址: 中国台湾新北*** 国省代码: 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半导体 晶片 及其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半导体晶片的均温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是将晶片接近最热的区域披覆上一薄层超硬材料或极硬材料,这样晶片在运作时热点不能集中而散布在大面积上,避免了高温晶片原子在热点处振动频率太高而在晶格位移,因此可以更高功率驱动晶片而不致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有关一种半导体晶片的均温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能以均温散热降低半导体晶片内的温度梯度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或称积体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缩写IC)为计算机的主要元件,大量用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缩写GPU)、类神经处理器(Neu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NPU),各种记忆体(如DRAM,Flash Memories),甚至储存体等电子元件。IC随摩尔定律的微小化走势,晶体管(电晶体) 已比病毒更小,线宽已小到7nm,如2018年由苹果公司(Apple Inc.)所提供的手机中所采用的A12处理器,即采用台湾积体电路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Manufacturing Company,缩写TSMC)制造生产的7nm的集成电路。

当IC微小化后,漏电比率趋于严重,晶体管的开(1)和关(0)难以辨识,半导体晶圆(如硅、砷化镓等)的能隙(Band Gap)不足,使得在线宽32nm时,漏电比率已达约1/4。为了堵住漏电,常在晶圆的上层接近(小于1微米)晶体管处埋入一层氧化膜,称为绝缘层上硅(Silicon on Insulator,缩写SOI);另外,也有将晶体管的栅极下的半导体电流通路改为垂直的鳍片设计,称为鳍片场晶体管(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缩写FinFET)。目前的先进处理器都采用SOI上的FinFET。

但随着晶体管的密集化,不到一平方公分的晶体管已埋设数十亿个晶体管,导电线(通常为铜)总长度可超过十公里,而逻辑晶片的层数可以高达近百层。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运算时的电功率部分必须转化成熵 (Entropy),即热。而高速运算的处理器的电功率的密度可能超过电热炉,即每平方公分的电功率大于10瓦特(Watt)。热点集中在晶体管密集处,其最热的晶体管下的温度可能比晶片的平均温度高十倍,而其内的部份原子更可能高十数倍,因而可移动或放大了晶格内的缺陷,甚至使得原子,尤其是介稳定的差排周边原子,渗杂的电洞硼原子(正)或电子磷原子 (负),可能产生位移或扩散,损坏了晶体管的功能。同时,电路的分布不平均,其密集处,发生的热量远大于平均值,即晶片已经发烫,但热点的温度更会是平均温度数倍,而在快速运算的瞬间更可能达到十数倍。

尤其在晶体管的范围,其原子在高温的振动可能使得参杂原子(如正极的硼或负极的磷)发生扩散,甚至基材(如硅)本身的缺陷(如差排) 都会移动。为了避免晶体管失效,晶片大部分都会内建温度控制的二极体,当晶片的平均温度升高到一临界值时,降低运算速度(Clock Speed)。由于平均温度远低于热点温度,以致处理器的安全运算速度远低于可能的运算速度。因此,计算机要使用更多的处理器来做高速运算,例如进行比特币的挖矿工作,而其晶片的热点必须分散能量至均温层。

上面提到SOI乃用来减少漏电,但氧化膜(如氧化硅)的热阻远大于半导体(如硅),所以热更难扩散。另一方面FinFET增加了热传递的距离,使热点更难消除。加上三维晶片(3D IC)的堆叠设计逐渐普及,晶片的热流管理遂成为运算速度的瓶颈。半导体业者只能从逻辑线路的分散、晶片的增加、封装的导热等方面加以改善,然而,晶片热点的产生,目前仍无法有效消除。

此外,不只是积体电路,几乎所有的光电晶片都有热点的问题,例如通讯用的高电子移动速度电晶体(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缩写 HEMT),其二维电子云瞬间会有大电流通过,而在半导体晶格处产生热点,使原子位移,造成功能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半导体晶片中,热点难以消除以致于运算功能受限的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健民,未经宋健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69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