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两个单向直流变换器的复合电源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07624.4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2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周佳辉;郑惠文;马光亮;张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0/60 | 分类号: | B60L50/60;B60L58/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个 单向 直流 变换器 复合 电源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含两个单向直流变换器的复合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1)、开关(7)、功率二极管集成盒(2)、电机逆变器(3)、单向Buck-Boost变换器(4)、超级电容(5)和单向Buck变换器(6);电池组(1)的正极分别连接开关(7)的输入端口A,开关的输出端口B连接功率二极管集成盒(2)的阳极集成输入端,功率二极管集成盒(2)的阴极输出端分别连接电机逆变器(3)的正极端口和单向Buck-Boost变换器(4)的正极输入接口a1,电机逆变器(3)的负极端口分别连接单向Buck-Boost变换器的负极输入接口b1和电池组(1)的负极;单向Buck-Boost变换器的正极输出接口c1和负极输出接口d1分别连接超级电容(5)的正极和负极;超级电容(5)的正极和负极还分别连接单向Buck变换器(6)的正极输入接口a2和负极输入接口b2;单向Buck变换器(6)的正极输出接口c2和负极输出接口d2分别连接电池组(1)的正极和负极;
单向Buck-Boost变换器(4)为高低电平控制的数字式直流变换器,并且仅用于向超级电容单向升压或降压充电,不能对超级电容放电;
单向Buck变换器(6)为高低电平控制的数字式直流变换器,并且仅用于对超级电容单向降压放电,不能对超级电容充电;
单向Buck-Boost变换器(4)、超级电容(5)和单向Buck变换器(6)构成制动能量有序向电池组充电的辅助电路,并且,电池组能够通过单向Buck-Boost变换器向超级电容充电,而超级电容能够通过单向Buck变换器向电池组充电;同时,超级电容能够通过单向Buck变换器向电机逆变器提供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两个单向直流变换器的复合电源,其特征在于,电池组(1)、开关(7)、功率二极管集成盒(2)所在输出电路为主电路,位于主电路的开关(7)能够同时控制超级电容与电池组的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两个单向直流变换器的复合电源,其特征在于,电池组(1)通过功率二极管集成盒(2)实现单向输出,功率二极管集成盒(2)由多个二极管组成。
4.一种含两个单向直流变换器的复合电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含两个单向直流变换器的复合电源,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电动汽车运行状态与超级电容电压分别控制单向Buck-Boost变换器的数字接口D1和D2以及单向Buck变换器的数字接口D3和D4的高低电平输入;
步骤2,判断单向Buck-Boost变换器和单向Buck变换器的数字接口的值,确定单向Buck-Boost变换器和单向Buck变换器的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两个单向直流变换器的复合电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D1=0,D2=0时,单向Buck-Boost变换器不工作;当D1=0,D2=1时,单向Buck-Boost变换器针对输入端进行降压恒流工作;当D1=1,D2=0时,单向Buck-Boost变换器针对输入端进行升压恒流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两个单向直流变换器的复合电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D3=0,D4=0时,单向Buck变换器不工作;当D3=0,D4=1时,单向Buck变换器针对输出端进行恒压工作;当D3=1,D4=0时,单向Buck变换器针对输出端进行恒流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两个单向直流变换器的复合电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单向Buck-Boost变换器的数字接口D1和单向Buck变换器的数字接口D3和D4的高低电平切换采用滞环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76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复合电源能量的管理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设计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