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经阳极氧化表面处理的铝合金的金色丝印油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9648.3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4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翟少岭;李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斯巴克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03 | 分类号: | C09D11/03;C09D11/037;C09D11/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卢泽明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极氧化表面 铝合金 浅黄色油墨 红色油墨 金色金属 丝印油墨 透明油墨 丝印 油墨 附着力 金色 金色油墨 立体感强 耐腐蚀性 原料混合 制备工艺 质量问题 易氧化 金粉 变色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经阳极氧化表面处理的铝合金的金色丝印油墨,其由透明油墨、金粉、大红色油墨及浅黄色油墨共四种原料混合而成,所述透明油墨、大红色油墨及浅黄色油墨均为UV金属油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金色金属油墨及其制备工艺,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经阳极氧化表面处理的铝合金在丝印金色油墨时易出现附着力不良,耐腐蚀性差,易氧化变色等质量问题,同时又兼具原普通金色金属油墨的丝印立体感强、颜色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丝印油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经阳极氧化表面处理的铝合金的丝印油墨及其配制工艺。
背景技术
丝印油墨指采用丝网印刷方式时所使用的油墨。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电子电器产品广泛使用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场合,这些电子电器产品的操控面板上往往都会丝印LOGO及功能指示,以便于人们识别及使用。所以丝印质量的好坏也是体现产品质量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于某些高端产品,对丝印质量的要求很高。
高端音响器材通常采用经阳极氧化表面处理的铝合金做面板,丝印的颜色有时会选用金色,以体现产品的高贵气质。目前常用的金色油墨的调制方法一般是以金属透明油墨为基底,加入适量金粉,搅拌均匀后使用。用这种金色油墨丝印出来的铝合金面板看上去立体感强、颜色也不错,但附着力不强,容易脱落。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环保日益重视,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处理的原料工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降低了强酸和无机盐的使用,使得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处理后的极性降低,与油墨的亲和度降低,就更使得这种金色油墨丝印达不到预期的质量和效果,易出现丝印附着力不良,耐腐蚀性差,易氧化变色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经阳极氧化表面处理的铝合金在丝印金色油墨时易出现附着力不良,耐腐蚀性差,易氧化变色等质量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金色金属油墨及其制备工艺,用于经阳极氧化表面处理的铝合金丝印,解决好上述质量问题,同时又不失原普通金色金属油墨的丝印立体感强、颜色好的优点,以改善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经阳极氧化表面处理的铝合金的金色丝印油墨,其由透明油墨、金粉、大红色油墨及浅黄色油墨共四种原料混合而成,所述透明油墨、大红色油墨及浅黄色油墨均为UV金属油墨。
所述大红色油墨、浅黄色油墨及透明油墨均选用相同品牌的同一系列产品。
所述四种原料的重量误差不应超过2%。
所述四种原料的质量份数比为:透明油墨10份、金粉1份、大红色油墨1/4~1/2份、浅黄色油墨1/4~1/2份,所述大红色油墨和浅黄色油墨的总份数为3/4。
一种用于经阳极氧化表面处理的铝合金的金色丝印油墨的配置方法:
S1、准备好相同品牌、同一系列的UV金属透明油墨、大红色油墨和浅黄色油墨,以及金粉,共四种原料,根据需要呈现的丝印色彩要求,称取配方量的原料;
S2、所述四种原料按照以下加入顺序加入容器内混和:透明油墨->金粉->大红色油墨->浅黄色油墨,制成混合物;其中,透明油墨、金粉及单色油墨混合后搅拌10-15分钟;
S3、配置好的油墨密封、避光保存。
优选的,所述S2中的所述配方量为:10份透明油墨、1份金粉、1/4~1/2份大红色油墨、1/4~1/2份浅黄色油墨,所述份数均为质量份,所述大红色油墨和浅黄色油墨的总份数为3/4,四种原料的相对比例依所需的油墨金色色调而定,所述大红色油墨对浅黄色油墨的比例由高变低时,油墨的金色色调由“红金”向“黄金”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斯巴克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斯巴克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96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