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橡胶树品种的筛选方法、橡胶树的育种方法以及橡胶树产量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10853.1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9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谭德冠;张家明;安瓦·堪彭乔;韩冰莹;付莉莉;孙雪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1/30;G01N1/44;G01N1/28;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柳;赵青朵 |
地址: | 571101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树 橡胶树品种 育种 筛选 生物技术领域 杂交后代 规模化 检测 可用 预测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橡胶树品种的筛选方法、橡胶树的育种方法以及橡胶树产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较现有方法具有准确性高、效率高、操作简便、快捷的优势,能显著缩短橡胶树选育种周期,可用于规模化预测橡胶树杂交后代的产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橡胶树品种的筛选方法、橡胶树的育种方法以及橡胶树产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属大戟科橡胶属,是多年生的高大乔木,在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橡胶树常规育种是选育出高产多抗的优良品种(系)的重要技术手段,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天然橡胶产量目的。用常规方法培育出一个橡胶树良种需30年时间,而且要从大量参试材料中经过长期的各种系比大田试验才能选出。为了缩短良种选育时间,提高选种效果,减少土地、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加速橡胶树选育种进程,前人发展了现有的橡胶树产量早期预测方法。据初步统计,采用现有早期预测方法,育种程序至少可以缩短15年时间。现有的橡胶树产量早期预测方法包括叶脉胶测定法、小叶脉胶测定法、刺检流胶量测定法、试割法。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却证明这些产量早期预测方法存在“不准”的缺点。例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于1984年从马来西亚国际橡胶树种质保存中心引进8000多份野生种质,成活约6000份,对该批种质采用现有的产量早期预测方法进行筛选,于1986-1994年共筛选出200多份预测表现良好的种质材料,按常规生产的种植形式布置大田试验,2004-2005年对其进行全面测产,发现种质间存在较大差异,未能从中筛选出可供商业化栽培的材料,早期预测结果与大田鉴定结果间相关性不显著。
橡胶树存在两种形态乳管:初生乳管和次生乳管。初生乳管存在于橡胶树叶片、花、根、果实、枝条、幼龄树茎干中,这种形态乳管与橡胶树产量不相关;次生乳管存在于橡胶树茎干中,在橡胶树成龄后(定植7年后),其茎干树皮乳管全为次生乳管,这种形态乳管与胶树产量密切相关,即次生乳管数量越多,该品种(系)产量越高。导致现有产量早期预测方法不准确的原因是所检测的基本为初生乳管的产量,而这种类型的乳管不能反映橡胶树的产量。如应用叶脉胶测定法和小叶柄胶测定法,所检测的胶乳均来自叶片中的初生乳管;应用刺检流胶量测定法和试割法,虽然检测的部位是橡胶树的茎干,但均为4龄期以下的幼龄树,其茎干树皮中次生乳管分化的部位少,初生乳管还占相当大的比重,所检测的胶乳主要来自初生乳管。因此寻求一种准确的、高效的新型产量早期预测方法在橡胶树选育种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橡胶树品种的筛选方法、橡胶树的育种方法以及橡胶树产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预测准确性高、效率高、操作简便、快捷的优势。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橡胶树品种筛选的方法,分别取待测橡胶树种和高产橡胶树种的外植体,预处理后分别接种于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培养、固定、碱法分离愈伤组织乳管细胞、脱水、染色,分别获得所述待测橡胶树种与所述高产橡胶树种的愈伤组织乳管细胞分化频率的检测结果,根据所述愈伤组织乳管细胞分化频率的差异,获得橡胶树品种的筛选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当所述待测橡胶树种的愈伤组织乳管细胞分化频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所述高产橡胶树种的愈伤组织乳管细胞分化频率时,所述待测橡胶树种为高产橡胶树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待测橡胶树种或所述高产橡胶树种为苗期6个月至3年的幼龄树;所述高产橡胶树种为古铜期的RRIM600;所述外植体为叶柄或茎段。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预处理为70%酒精消毒30~60s,然后用0.15%升汞消毒8~15min,再用无菌水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08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