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鼠尾加压装置及椎间盘退变模型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10952.X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4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何睿俊;王喆;吴蔚;崔敏;王佰川;冷述元;陈默;邵增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泰山北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0 | 代理人: | 程千慧 |
地址: | 430022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板 鼠尾 加压装置 针孔 椎间盘退变 螺栓 对称开设 模型构建 压力弹簧 克氏针 通孔 螺母 螺栓螺纹连接 半螺纹螺栓 穿过 错开设置 滑动配合 径向针孔 螺栓外壁 外侧设置 现有装置 侧壁 穿出 穿入 光杆 内圈 通透 同轴 尾椎 卸压 轴向 加压 | ||
1.一种鼠尾椎加压装置,包括半螺纹螺栓(11)、克氏针(4)、压力弹簧(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固定环板(1)、第二固定环板(2)、加压环板(3),环形的所述第一固定环板(1)的环面上对称开设多个轴向的通孔(10)、侧壁上对称开设多对通透的径向针孔(8),且每对所述针孔(8)在对应环板的高度方向上错开设置,
所述螺栓(11)依次穿过同轴的第一固定环板(1)、第二固定环板(2)、加压环板(3)的通孔(10)后穿出,所述第二固定环板(2)和加压环板(3)之间绕各所述螺栓(11)外壁设置压力弹簧(13),且所述压力弹簧(13)两头分别贴靠于第二固定环板(2)和加压环板(3)的端面;所述第一固定环板(1)、第二固定环板(2)的针孔(8)内插入克氏针(4)、穿过置于对应的环板内圈内的鼠尾尾椎后穿入相对的所述针孔(8)内;所述螺栓(11)的光杆部分(14)与通孔(10)滑动配合,所述加压环板(3)末端设置螺母(12)与所述螺栓(11)末端螺纹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鼠尾椎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板(1)、第二固定环板(2)内的针孔(8)均设置为相互垂直的两对,所述第一固定环板(1)、第二固定环板(2)内的克氏针(4)对应设置为相互垂直的两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鼠尾椎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板(1)内的克氏针(4)底沿和第二固定环板(2)内的克氏针(4)顶沿在中部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鼠尾椎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板(1)、第二固定环板(2)、加压环板(3)均为圆环形板,材质为铝合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鼠尾椎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板(1)、第二固定环板(2)、加压环板(3)上的通孔(10)各设置为呈十字分布的四个,所述螺栓(11)为四根,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环板(1)、第二固定环板(2)、加压环板(3)上对应的通孔(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鼠尾椎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板(1)、第二固定环板(2)、加压环板(3)上分别开设减重槽或减重孔(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鼠尾椎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板(1)、第二固定环板(2)、加压环板(3)上的所述减重孔(5)为开设于相邻两通孔(10)之间的孔。
8.一种鼠尾椎加压装置的椎间盘退变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安装加压装置:将四根所述螺栓(11)依次穿过第一固定环板(1)和第二固定环板(2)上的轴向通孔(10)内,在所述螺栓(11)尾部外壁套入压力弹簧(13);之后将四根所述螺栓(11)套入加压环(3)的通孔(10),将所述压力弹簧(13)夹在第二固定环板(2)和加压环(3)之间并在两头固定,将加压螺母(12)旋入螺栓(11)端部;
2)确定鼠尾位置:将鼠身预先固定后,将所述第一固定环板(1)、第二固定环板(2)依次套入鼠尾部;
3)固定鼠尾:在所述第一固定环板(1)上,在两对所述针孔(8)内,分别打入两枚径向穿过鼠尾椎的所述克氏针(4),将所述鼠尾椎椎骨的一节固定于第一固定环板(1)中轴位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环板(2)上,在两对所述针孔(8)内,分别打入两枚径向穿过鼠尾椎的所述克氏针(4),将所述鼠尾椎椎骨的另一节固定于第二固定环板(2)中轴位置;
4)加压:用手指挤压第二固定环板(2)和加压环板(3),当压力弹簧(13)的形变量达到设定值后,将所述螺母(12)套入螺栓(11)末段、压在所述加压环板(3)外端面;
5)卸去压力:撤去手指挤压力,使所述压力弹簧(13)复张,所述第二固定环板(2)、加压环(3)被弹开,使第二固定环板(2)在螺栓(11)的光杆部分(14)上滑动,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固定环板(1)相互靠近;
6)加压模型构建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095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健康牙刷
- 下一篇:一种动物吸入染毒实验用暴露箱及暴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