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分布式逆变并网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11857.1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4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盛万兴;孙丽敬;李蕊;吴鸣;刘海涛;张海;季宇;吕志鹏;宋振浩;郑楠;赵婷;蔺圣杰;李冬森;李运兵;余述良;鲍福兵;杨爱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寨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理子系统 数字仿真 信号接口单元 上位机监控单元 数模混合仿真 并网 逆变 数字仿真系统 能量交换 以太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度分布式逆变并网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字仿真子系统、物理子系统、上位机监控单元和信号接口单元;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与所述物理子系统之间通过信号接口单元连接;所述上位机监控单元,用于通过以太网与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和所述物理子系统相连;所述信号接口单元,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物理子系统与所述数字仿真系统实现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与所述物理子系统之间的控制与能量交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密度分布式电源逆变关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度分布式逆变并网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
背景技术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单元具有单台装机容量小、数量庞大、控制自由灵活的特征,但随着大量分布式电源以微电网的形式接入配电网,形成了高密度的分布式逆变系统,微/配电网随之出现了电能质量问题、微电网的并离网切换问题、谐波谐振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高密度分布式逆变系统的接入给电网的运行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构建一个适应高密度分布式逆变接入的,兼具准确性、有效性、灵活性的实时仿真系统是研究运行控制与故障保护的必要前提。
现有基于分布式电源逆变控制技术的实时仿真系统,多为控制器在环与功率在环。控制器在环是采用真实物理控制器通过IO接口单元与实时仿真平台内搭建的由一次主回路、功率硬件等构成的仿真系统互联,即用真实的控制器控制仿真系统的硬件装置,目的是对真实控制器的功能性能进行测试与验证;功率在环是采用真实的功率整套装置通过四象限功率放大器接入仿真系统的电网环境。功率放大器要求线性度、分辨率、精确度很高,价格很昂贵,另一方面,由于四象限功率放大器的功率限制,进行功率在环的装置功率比较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密度分布式逆变并网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合理融合控制在环与功率在环,同时实现数字系统与物理系统交互控制,不仅满足单个控制器与单个功率装置的功能性能测试,更重要的是满足多节点接入的高密度多分布式逆变并网的系统运行控制研究。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密度分布式逆变并网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字仿真子系统、物理子系统、上位机监控单元和信号接口单元;
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与所述物理子系统之间通过信号接口单元连接;
所述上位机监控单元,用于通过以太网与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和所述物理子系统相连;
所述信号接口单元,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物理子系统与所述数字仿真系统实现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与所述物理子系统之间的控制与能量交换。
优选的,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包括仿真系统控制器、分布式逆变模型和系统故障模拟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物理子系统包括物理系统控制器、单个逆变控制器和多个分布式逆变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口单元包括:仿真侧接口和物理侧接口;其中,
所述仿真侧接口用于按照数字仿真子系统的分布式逆变模型和系统故障模拟模型中包含函数进行转换处理,以实现物理子系统对仿真子系统的控制与能量交换;
所述物理侧接口用于将仿真侧接口获取的虚拟数字量转换为控制物理子系统功率部件命令,以实现数字仿真子系统对物理子系统的控制与能量交换。
优选的,所述上位机监控单元由高性能计算机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上位机监控单元中内置可操作的人机界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人机界面模块完成运行模式切换、故障注入设置、实验数据管理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上位机监控单元还包括:运行模式切换单元、实验数据管理单元和故障注入设置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寨县供电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寨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18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家居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测控布站方案综合量化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