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OBS水面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12069.4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2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冠琳;李大伟;曲俊奇;江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赵明媚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框架 螺旋桨 转动设置 滑杆 水面回收装置 第二滑块 第一滑块 滑动设置 控制器 弯折杆 下端 转轴 电池 无线信号接收器 电机驱动 固定设置 控制器电 支架连接 下网笼 上网 支架 电机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BS水面回收装置,包括上网笼、下网笼、安装框架,安装框架的前侧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通过电机驱动旋转,第一连杆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通过第一支架与安装框架连接,第一滑杆的前端与第一支架连接后固定设置有向下的弯折杆,弯折杆的端部转动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连杆滑动设置于第二滑块内,的安装框架后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螺旋桨,安装框架左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螺旋桨,安装框架上侧安装有电池和控制器,控制器上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器,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电机分别与电池和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简化了回收OBS的工作,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观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BS水面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近岸或远海海洋现场观测中,经常需要使用定点式自容设备进行长时间序列观测,如海洋地震仪(OBS)、锚系潜标、反向回声仪等,这些设备在工作完毕后,需要使用声学释放器将其释放到水面上,然后进行回收,以完成数据读取、分析等后续工作。
由于海上现场环境比较复杂,观测设备释放后自由漂浮于海面,受海浪和海面风影响较大,因此对其回收比较复杂。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人为在调查船上甩钩勾住浮体后,拖曳到调查船附近,再利用吊钩将其吊到船上的方式进行。而这种方法对船只操控水平要求非常高,船只需要尽量靠近海表面设备,并需保证不能与设备发生碰撞,同时,采用这种方式回收,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较大。当海况恶劣时,回收操作将难以完成,安全隐患也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OBS水面回收装置,通过远程控制实现OBS的回收工作,简化了回收OBS的工作,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势。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OBS水面回收装置,包括上网笼、下网笼、安装框架,所述上网笼与下网笼分别转动设置在安装框架的前侧,所述安装框架的前侧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电机设置于安装框架的右侧面上,所述上网笼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下网笼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连杆转动设置于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连杆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通过第一支架与安装框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设置在安装框架上,所述第一滑杆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滑杆的后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块内,前端与第一支架连接后固定设置有向下的弯折杆,所述弯折杆的端部转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连杆滑动设置于第二滑块内,所述的安装框架后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螺旋桨,安装框架左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螺旋桨,所述安装框架上侧安装有电池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电机分别与电池和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安装框架上通过第二支架转动设置有与第一转轴平行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摆杆,所述摆杆的自由端设置有滚子,所述电机的主动轴上固定设置有滑槽块,所述滑槽块的左侧设置有长条的滑槽,所述滚子设置在滑槽块的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网笼的后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浮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螺旋桨与第二螺旋桨均具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分别与电池和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链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链轮的直径。
发明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发明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未经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20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