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田火区热能综合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2136.2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4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齐海宁;邓进昌;刘鹏;王志宇;李金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T10/40 | 分类号: | F24T10/40;F24D15/00;H02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李妮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田 热能 综合利用 系统 | ||
1.一种煤田火区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分布式煤田火区热能发电系统,所述分布式煤田火区热能发电系统包括温差发电片组(3)和冷却装置(4),煤田火区(16)上设有深入地下的地面钻孔,地面钻孔中设有底部封闭的导热热管(2),导热热管(2)内填充有导热介质,导热热管(2)由吸热段(2.1)、隔热段(2.2)和冷凝段(2.3)构成,吸热段(2.1)深入地面钻孔内用于吸取煤田火区(16)的热量,冷凝段(2.3)设置在地面上,隔热段(2.2)设置在吸热段(2.1)与冷凝段(2.3)之间;所述温差发电片组(3)的高温端嵌在冷凝段(2.3)的外表面,低温端和冷却装置(4)接触,温差发电片组(3)的高温端和低温端形成的温度差实现热电转换;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布式煤田火区提热供暖系统,分布式煤田火区提热供暖系统包括热提取管(9)、换热器(8)和居民用户室内暖气系统(7),热提取管(9)包括底部封闭的外部导热管(9.2)和套设在外部导热管(9.2)中心的内部汽化管(9.3),外部导热管(9.2)设在地面钻孔中,内部汽化管(9.3)的底端高于外部导热管(9.2)的底端,内部汽化管(9.3)与储气室(10)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8)上设有壳程出口(8.1)、壳程入口(8.2)、管程出口(8.4)和管程入口(8.5),壳程出口(8.1)与冷却装置(4)的进口管路连通,壳程入口(8.2)与储气室(10)管路连接,管程出口(8.4)通过供暖管路(15)与居民用户室内暖气系统(7)连通,居民用户室内暖气系统(7)通过出水管(1)与管程入口(8.5)连通;冷却装置(4)的出口与外部导热管(9.2)管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田火区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程出口(8.4)通过供暖管路(15)还与生态园(6)的暖气系统(6.4)进水口相连;暖气系统(6.4)出水口通过出水管(1)与管程入口(8.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田火区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提取管(9)还包括设置在外部导热管(9.2)顶端的绝热盖(9.1)和设置在外部导热管(9.2)底端的固定底座(9.4);所述绝热盖(9.1)包括密封焊接壳体,壳体内填充保温隔热材料;所述固定底座(9.4)为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田火区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导热管(9.2)由强导热性的钢材制成,内部汽化管(9.3)由强隔热性的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田火区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8)还包括设置在换热器(8)内的紊流板(8.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田火区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4)的进口与壳程出口(8.1)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水泵(11)和水路闸门(14),冷却装置(4)的出口与外部导热管(9.2)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13)和电磁阀门(12);壳程入口(8.2)与储气室(10)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13);管程出口(8.4)处的供暖管路(15)上设置有水泵(11);接入居民用户室内暖气系统(7)和暖气系统(6.4)的供暖管路(15)上分别设置有水路闸门(1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田火区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的电能传输至变电室(5),变电室(5)为生态园(6)的照明系统(6.1)、灌溉系统(6.2)、通风系统(6.3)分别提供电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田火区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片组(3)由多组温差发电片串、并联结合构成,通过改变温差发电片串、并联连接方法或改变冷却装置(4)中冷却水流量来实现对热电转化电流电压大小的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田火区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热管(2)和冷却装置(4)均为圆柱筒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213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热井换热装置
- 下一篇:单级节流单循环混合冷剂制冷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