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电弧风洞的冷却器结构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2349.5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0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宪宁;涂建强;欧东斌;彭锦龙;刘雨翔;杨忠凯;程奂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庞静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电弧 风洞 冷却器 结构 优化 方法 | ||
一种适用于电弧风洞的冷却器结构优化方法,通过下述方式实现:(1)针对当前待优化冷却器结构,建立冷却器结构分析模型;(2)采用工程计算方法计算上述冷却器结构分析模型,确定当前冷却器结构的换热量;判断换热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1),重新建立冷却器结构分析模型,若满足,则转步骤(3);(3)针对当前冷却器结构分析模型计算冷却器的流动阻力,判断流动阻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1),重新建立冷却器结构分析模型;否则,当前冷却器结构为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弧风洞的冷却器结构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冷却器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热量交换和传递必不可缺的设备。冷却器是将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到低温流体,实现不同温度流体之间的热能传递,从而满足一定工艺要求的装置。
在电弧风洞中,冷却器主要功能是将扩压段流出的高温气体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将电弧风洞加热的高温气体(大于5000K)降到300K~400K左右,然后通过排气管道进入真空系统。冷却器的换热效率会直接影响电弧风洞的运行时间,在真空罐容积一定的条件下,从冷却器内流出的气体温度越低,充满真空罐需要的时间越长,风洞运行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气体流量的情况。在电弧风洞设计中,冷却器的气流压力损失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压力损失过大,将会导致风洞不能启动,风洞无法工作;片面追求过小的压力损失,意味着换热管的间距非常大,导致换热器的体积非常大,带来结构设计、机械加工、成本费用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冷却器的问题对于电弧风洞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冷却设备技术的进步,其种类越来越多,也对结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掌握其结构优化原理,并优化冷却设备就显得至关重要。冷却能力计算是优化冷却器的基础,但冷却器能力的计算比较复杂和繁琐,需要进行多次计算及调整,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设计相应的优化计算方法并开发相应的辅助计算软件显得非常必要。现采用迭代计算的方法,开发冷却器的结构优化计算程序,可使冷却器结构优化过程更加简化,提高了设计质量。不仅节省计算时间,而且提高设计优化精度,使得更快更合理地优化改造冷却器成为了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的优化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弧风洞冷却器的设计优化计算方法,将高温气体快速冷却,要求温度电弧风洞加热的高温气体(大于5000K)降到300K~400K左右,在保证冷却的过程中,尽量减小压降以保证风洞的启动和运行时间。该方法时间短、效率高、覆盖全面,能够用于电弧风洞高温气体冷却器的结构优化。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电弧风洞的冷却器结构优化方法,通过下述方式实现:
(1)针对当前待优化冷却器结构,建立冷却器结构分析模型;
(2)采用工程计算方法计算上述冷却器结构分析模型,确定当前冷却器结构的换热量;判断换热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1),重新建立冷却器结构分析模型,若满足,则转步骤(3);
(3)针对当前冷却器结构分析模型计算冷却器的流动阻力,判断流动阻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1),重新建立冷却器结构分析模型;否则,当前冷却器结构为满足设计要求。
优选的,根据当前电弧风洞的设备尺寸要求,将目前所有的冷却器结构均按照步骤(1)-(3)进行优化,最后根据每种结构的换热量及流动阻力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终的冷却器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确定当前冷却器结构的换热量通过下述方式确定:
(2.1)设定当期冷却器结构中冷流体和热流体的入口温度;
(2.2)确定当前冷却器结构的传热表面几何特性;
(2.3)根据平均温度来计算冷流体和热流体的物性参数,进行传热特性计算,确定冷流体和热流体出口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23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