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水池集水的园林灌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2911.4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3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杨;王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康雅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E03B1/00;E03B7/00;E03B7/07;E03B11/00;E03B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诸炳彬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池 集水 园林 灌溉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水池集水的园林灌溉系统,包括地面、以及依次相互连通的观赏池、地下蓄水池、蓄水塔以及向地面的植被区灌溉的灌溉机构,观赏池的池底低于地面,且地面与观赏池之间连通的设置有入池通道,入池通道内设置阻止水从观赏池流向地面的第一止逆阀,观赏池与地下蓄水池之间连通设置有蓄水通道,蓄水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地下蓄水池和蓄水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水泵,蓄水塔设置有连通至观赏池的补水管,并设置有第二截止阀,利用水池和园林自身的蓄、排水系统,维持水池以及园林植被的水供应平衡,同时也极大的增大了系统蓄水量,缓解或消除水涝状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水池集水的园林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园林中水池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其既可以用于观赏、也可以将用以一定程度的蓄水缓水涝。但在降雨量较小的时候,由于水池中的水分在空气中有一定的挥发性,同时也会有一部分水体从地底渗透到地底,所以会使得水池中的水量逐渐减少,此时就需要通过人工向水池中进行灌溉。而在,当降雨量较大的时候,水池内的水也会溢出水池,而对于较易发生水涝的地区,此时园林地面可能已经积水,反而会加重涝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水池集水的园林灌溉系统,达到了利用水池和园林自身的蓄、排水系统,维持水池以及园林植被的水供应平衡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水池集水的园林灌溉系统,包括地面、以及依次相互连通的观赏池、地下蓄水池、蓄水塔以及向地面的植被区灌溉的灌溉机构,所述观赏池的池底低于地面,且地面与观赏池之间连通的设置有入池通道,所述入池通道内设置阻止水从观赏池流向地面的第一止逆阀,所述观赏池与地下蓄水池之间连通设置有蓄水通道,所述蓄水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所述地下蓄水池和蓄水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蓄水塔设置有连通至观赏池的补水管,并设置有第二截止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赏池、地下蓄水池以及蓄水塔形成多维度多级蓄水,在降雨的时候首先地面和观赏池会接收水量,而地面也会将水通过入池通道排入观赏池,观赏池内多余的水再通过蓄水转移进入地下蓄水池蓄水,地面部分水也会经过渗透进入地下蓄水池,地下蓄水池充盈的时候或储备以供水供应时,将地下蓄水池通过第一水泵抽入蓄水塔,以形成高位蓄水,以供灌溉和观赏池水量维持所需,而灌溉多余的水也会通道上述两种曲道重新收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水池和园林自身的蓄、排水系统,维持水池以及园林植被的水供应平衡,同时也极大的增大了系统蓄水量,缓解或消除水涝状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止逆阀包括固定于观赏池内壁的滑移载架、上下滑移连接于滑移载架的阀片以及与阀片固定连接的第一浮子,所述阀片上移后遮挡与入池通道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止逆阀可以阻止观赏池的水过多的时候溢出至地面,通过浮子的作用,观赏池内水位上升的时候阀片也随之上升,并逐渐封闭入池通道的开口,在水位上升至入池通道时,水压也会将阀片进一步压紧,提高密封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片包括可滑移嵌于入池通道的开口的耐磨凸台以及环绕于耐磨凸台周向面的密封垫,所述耐磨凸台嵌于入池通道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凸台提供阀片滑移过程的支撑,降低摩擦力,在到达密封位置的时候,耐磨凸台嵌入开口此时密封垫抵触表面提供可靠的密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面包括植被区和路面,所述路面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引水通道,所述路面环绕观赏池的周向设置有与入池通道连通的集水通道,所述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引水通道连通的第二引水通道、滞留槽和连通至集水通道的第三引水通道,所述滞留槽设置于沿第二引水通道延伸方向的末端,所述第三引水通道在第二引水通道的开口垂向或斜向于第二引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且在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二引水通道、滞留槽和第三引水通道的顶部均设置有遮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康雅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康雅生态环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29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水灌溉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态园屋顶植被灌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