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测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3627.9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1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茜;潘昭才;刘己全;孟祥娟;刘举;张宝;曾努;易俊;秦曼;吴燕;胡超;王宏宇;张宏强;易飞;钟博文;邓川;庹维志;王方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9/08;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晓霞;刘芳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测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测CO2气驱油气井井筒结垢趋势的方法,本方法通过采集水样分析数据,根据井筒温度压力条件和已知离子的浓度依靠Davis‑Stiff饱和指数理论通过试算迭代方法计算该井筒条件下有结垢趋势时CO32‑、HCO3‑浓度,并绘制该井筒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碳酸钙垢时的CO32‑、HCO3‑浓度曲线,通过对井口产出水中CO32‑、HCO3‑浓度进行检测,当达到预测值,采取相应的清防垢措施。实现了现有结垢预测方法不能预测CO2气驱油气井井筒结垢趋势的限制,将本方法应用于未结垢井筒内碳酸钙垢的预防和治理,能够准确的预测CO2气驱油气井井筒结垢趋势,进而制定合理的清防垢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测CO2气驱油气井井筒结垢趋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特别是高含水采油期,部分油井会结垢。油井结垢会堵塞管道,造成产量下降,成为困扰油田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碳酸钙垢是大部分区块普遍存在的一种水垢,国内外对碳酸钙结垢机理研究较为深入,其成垢机理是水中的Ca2+与CO32-生成CaCO3沉淀。
碳酸钙(CaCO3)垢是油田生产中极为常见的垢。通常,其溶解度随水中矿化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升高,压力下降会降低其溶解度。在油气田生产中,温度、压力的变化,CO2气体的释放,以及不兼容水的混合等,都可能会造成CaCO3结垢。预测CaCO3结垢,不仅要考虑压力、温度和水组成的影响,还要考虑到水中的化学反应,以及CO2在油、水、气三相中的分布等。
目前国内有油田水结垢趋势预测方法,即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0600-2009《油田水结垢趋势预测》,该方法通过对水中的各个离子浓度及pH值进行测定后预测是否存在结垢趋势。
然而很多采取CO2气驱的油气井起初并不存在井筒结垢现象,后续CO2气驱开发过程中由于开采方式、工作制度变化,出现井筒、地面设备结垢影响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现有技术中没有预测CO2气驱油气井井筒结垢趋势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预测CO2气驱油气井井筒结垢趋势的方法,通过采集水样分析数据结合Davis-Stiff饱和指数理论及迭代算法的运用,实现对CO2气驱油气井井筒结垢趋势的预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测CO2气驱油气井井筒结垢趋势的方法,包括:
取得CO2气驱油井的水样,检测水样pH值及水样中各离子浓度,并根据Davis-Stiff饱和指数理论测算得到第一SI值;
当前述第一SI值小于0,设定不同的HCO3-浓度值,通过迭代算法计算前述CO2气驱油井存在结垢趋势时所对应CO32-浓度的结垢临界浓度值,建立HCO3-浓度值与CO32-浓度的结垢临界浓度值之间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36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