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线法瞬态测量材料热物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14072.X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0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昭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N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刘克勤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物性 电压测量 瞬态测量 热线法 测量 热物性测量 计算公式 温度测量 探头 期望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线法瞬态测量材料热物性的电压测量方法,给出了测量的一般原理和材料热物性的计算公式,同时可以降低测量温度时的探头制作难度,由于电压测量的精确度远高于温度测量的精确度,因而也可以期望用此法提高材料热物性测量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学和传热学,涉及材料热物理性质的测量、研究、分析和应用等领域,可以广泛运用于绝热、保温、导热,散热和蓄热等工程技术和新材料开发和研究。
背景技术
热线法测量材料的热导率,是一种基本的材料热导率的测量方法。在国内目前已经有国家标准GB/T 10297-2015,GB/T 11205-2009。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也有ASTMCH13,ASTMD5930等标准。欧洲、日本也有相应的标准。这些标准中历史最长的已经存在了四十多年。但是,关于热线法测量材料的热导率的数据处理确实存在严重问题,致使热线法测量材料热导率的误差极大,限制了这种测量方法的运用,在热物性测量中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
热线法测量材料的热导率的物理模型是一维圆柱面传热问题。并以一维圆柱面传热问题的精确解的一次积分式
为基础进行测量的。
式中,θ(r0,τ)=T(r0,i)-T(r0,t0)表示待测材料中热线表面与材料界面处,在τ=t-t0时间内的温升,单位为K。t0为加热测量的起始时刻,单位为秒。T(r0,t)表示热线表面t时刻的温度。T(r0,t0)为该处起始加热时刻的温度。为加热测量时的热流强度,单位为W·m-2;I表示热线通过的电流强度,单位为A;R代表热线的电阻,单位为Ω;r0表示热线半径,单位为m;l表示热线长度,单位为m。λ为待测材料的热导率,单位为W·m-1·K-1;c=0.57726,为积分常数;为热扩散系数,单位为m2·s-1。ρ表示待测材料的密度,单位为kg·m-3;cp表示待测材料的定压比热容,单位为J·kg-1·K。
但是,在运用(a)式处理测量数据时,这些标准都采用求温度差的方法消去了积分常数、热线半径和热扩散系数,损失了重要的测量信息,致使用这种方法获得的温升与测温时间对数之间的关系式
因而有
可以用于计算材料的热导率。
应用(c)式计算待测材料的热导率,存在严重的理论误差。例如,实验测量表明:当用半径为3毫米的热线进行测量时,用(c)式计算热导率的测量值,竟比用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出来的热导率的测量值系统地高出18%,这种误差也随热线半径选取的变化而变化。以致国标GB/T 10297-2015中,明确标定其测量误差为:“测量值的置信度为95%时的重复性(同一测量人员,同一仪器)约±5%,重现性(不同测定人员,不同仪器)约±10%”。如此之大的测量误差,实在是无法让人接受。出现这种情况,消去了上述的热线半径,积分常数和热扩散系数等因子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为避开这种数据处理方法,直接从(a)式出发,进行恒等变换,得到
θ(r0,τ)=klnτ+D (d)
式中
C*=ec (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40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