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检测线圈的射频信号检测装置及视网膜刺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4529.7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1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蕾;王追;陈志;夏斌;谭致;赵瑜;钟灿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硅基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深圳舍穆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98 | 代理人: | 黄贤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线圈 射频 信号 装置 视网膜 刺激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检测线圈的射频信号检测装置,是用于包括植入装置和具有发射线圈的体外设备的视网膜刺激器的射频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谐振电路,其用于利用检测线圈接收由植入装置产生的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包含载波信号和基带信号,载波信号的频率大于基带信号的频率;解调电路,其用于从射频信号中提取基带信号;比较电路,其用于将基带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以及处理模块,其用于基于比较结果来监测射频信号。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监测植入装置产生的射频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检测线圈的射频信号检测装置及视网膜刺激器。
背景技术
正常视觉的形成是眼球内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外部的光信号转换为视觉信号。视觉信号经由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到达大脑皮层,从而形成光感。然而,在生活中患者因为视网膜疾病例如RP(视网膜色素变性)、AMD(与老年有关的黄斑变性)等而使整个通路受阻,导致视觉下降或致盲。
为使患者恢复部分视觉,视网膜刺激器技术应运而生。视网膜刺激器技术可以使用电流刺激依然完好的神经,让大脑能够接收到信号并认为感官依然在正常工作。
随着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出现了使用视网膜刺激器等来修复上述视网膜疾病的技术手段,通过该技术,能够让大脑能够接收到外界刺激信号并获得改善的视觉。为了给患者恢复部分视觉感受,一般在患者的眼球内放入植入装置,并且在患者体外布置与植入体通信的图像处理装置和摄像装置。体外的摄像装置捕捉图像后,经过图像处理装置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信号(模拟信号)发送给植入装置。植入装置进一步将这些图像信号转化成电刺激信号,以刺激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从而给患者产生光感。
为了保证体内的植入装置能够准确的接收到体外的发射装置发射的模拟信号,植入装置在感应接收的模拟信号的同时并将感应到的模拟信号回传给体外发射装置,体外发射装置监测植入装置的感应模拟信号。由于植入装置的体积的限制,植入装置内的天线面积往往无法做到与体外发射装置的天线面积相匹配的程度,植入装置的发射功率较小,导致体外发射装置监测到的感应模拟信号较小,准确度不高,从而使得体外发射装置往往无法准确检测到植入装置产生的模拟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准确检测到植入装置产生的射频信号的射频信号检测装置及视网膜刺激器。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带检测线圈的射频信号检测装置,是用于包括植入装置和具有发射线圈的体外设备的视网膜刺激器的带检测线圈的射频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谐振电路,其用于利用检测线圈接收由所述植入装置产生的射频信号,所述射频信号包含载波信号和基带信号,所述载波信号的频率大于所述基带信号的频率;解调电路,其用于从所述射频信号中提取所述基带信号;比较电路,其用于将所述基带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以及处理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比较结果来监测所述射频信号。
在本发明中,谐振电路利用检测线圈接收由植入装置产生的射频信号,解调电路从射频信号中提取基带信号,比较电路比较基带信号与参考信号获得比较结果,处理模块基于比较结果来监测射频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射频信号检测装置通过电流耦合方式,能够减小对初级电路的影响,而且在植入装置的线圈面积受限的情况下,能够以较高的灵敏度读取植入装置发射的射频信号,从而能够有效地监测植入装置产生的射频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射频信号检测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发射线圈用于发射所述射频信号,所述植入装置包括与所述发射线圈耦合的接收线圈,并且所述检测线圈,用于检测所述发射线圈的与所述接收线圈耦合而产生的电流。由此,通过电流耦合方式,在植入装置的线圈面积受限的情况下,能够以较高的灵敏度读取植入装置发射的射频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射频信号检测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谐振电路为LC并联谐振电路。由此,能够获得频率与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相当的射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硅基仿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硅基仿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4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