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罩式退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5209.3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6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罗奇梁;刘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1/74;C21D9/08;C22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文科 |
地址: | 33521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火炉 | ||
本发明涉及退火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罩式退火炉,包括外罩、内罩、炉底台座,外罩、内罩均罩设于炉底台座上且外罩、内罩之间设有换热空腔,外罩上设有向换热空腔喷水的喷水口,内罩内设有风冷装置,风冷装置包括风冷管道、上冷盘以及与上冷盘一体设置的中冷柱,上冷盘底面贴于铜管卷上表面且设有上冷风口,中冷柱插入铜管卷轴心且朝向铜管卷内壁的表面设有中冷风口,上冷盘和中冷柱内设有与上冷风口和中冷风口连通的风冷空腔,上冷盘上设有与风冷空腔连通的进风口,风冷管道设于外罩上且穿透内罩从而与进风口连接。本发明在气压作用下利用中冷风口将气体从铜管卷中心经过铜管之间的空隙透过铜管卷从而对铜管卷内部进行良好降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退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罩式退火炉。
背景技术
铜管的加工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多次退火,常用的退火设备有台车式退火炉、箱式退火炉、井式退火炉、罩式退火炉等。
公布号为CN10611947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罩式退火炉,包括退火炉外罩、退火炉内罩、炉底台座、炉台风机、料柱与料盘;退火炉外罩与退火炉内罩均安装于炉底台座的顶部;炉台风机安装于炉底台座的底部,并且炉台风机的输出轴穿过炉底台座固定有风机叶轮;料柱为空心柱,竖直固定于炉底台座,并且将风机叶轮罩于料柱的内部;料盘呈环形缠绕于料柱的侧壁,与料柱相连通,料盘的表面均匀设有通孔,并且沿径向竖直向上设有定位扣。该发明具有更为优秀的保温效果,并且对铸件有效热处理,有助于减少热量消耗,降低处理成本。
退火的过程包括升温保温以及降温的过程。退火开始时,首先将铜管绕成空心柱状的铜管卷,再将铜管卷用带子捆住,防止铜管卷散开,将铜管卷放在罩式退火炉的炉底台座上,依次罩上内罩和外罩,然后对内罩通入惰性气体或氮气以排空内罩中含氧的空气,在升温保温以后向内罩和外罩之间通入冷却介质,通过内罩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内罩内的铜管进行冷却。
由于铜管成卷状,在进行热交换时,铜管卷的表面部分散热效果较好,但是铜管卷内部与气体介质接触效果差,导致散热效果不好。经常出现长时间冷却出料以后,铜管卷内部温度仍然较高而与外界空气接触后发生氧化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罩式退火炉,能够对铜管卷的内部部分进行良好的冷却,防止铜管卷出炉以后内部温度仍然较高而导致空气进入铜管内后发生铜管氧化现象。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罩式退火炉,包括外罩、内罩、炉底台座,所述外罩、内罩均罩设于炉底台座上且外罩、内罩之间设有换热空腔,外罩上设有向换热空腔喷水的喷水口,所述内罩内设置有风冷装置,所述风冷装置包括风冷管道、上冷盘以及与上冷盘一体设置的中冷柱,所述上冷盘的底面紧贴于铜管卷上表面且开设有上冷风口,所述中冷柱插入铜管卷轴心且朝向铜管卷内壁的表面设有中冷风口,所述上冷盘和中冷柱内设置有同时与上冷风口和中冷风口连通的风冷空腔,所述上冷盘上设置有与风冷空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风冷管道设置于外罩上且穿透内罩从而与进风口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利用风冷管道将冷风输入风冷空腔中,冷风通过上冷风口吹向铜管卷的上表面,冷风通过中冷风口吹向铜管卷轴心处,冷风通过铜管管身之间的空隙向外流动,从而带走铜管上的热量,提升位于铜管卷内部的铜管管身上的热量传递过程,从而提升了铜管卷降温的均匀性,结构简单,使得出料时,铜管卷内部的温度能够更低,避免了铜管卷出料以后由于内部铜管温度高而与含氧空气接触发生氧化的弊端。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冷空腔中设有风力调节件,所述风力调节件包括调风片、调风弹簧,所述风冷空腔轴截面形状为T字形且包括相互垂直的上冷空腔以及中冷空腔,所述风冷管道的底端与中冷柱同轴设置且直径小于中冷空腔的直径,所述调风片有多个且沿中冷柱的轴线周向分布,多个调风片的底端与上冷空腔的底壁转动连接,且相对的两个调风片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风冷管道与上冷空腔连通处的直径,所述调风弹簧位于调风片围成的区域内且底端固定于上冷空腔的底壁上,顶端与调风片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52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退火和复绕一体的键合丝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铜管退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