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时移地震观测储层监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15432.8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1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巍;董广;黄建宇;谢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3/0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 代理人: | 杨昕昕;董云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合物 地震观测 时移 饱和度 监测 物性参数 孔隙度 天然气开采 储量 计算结果分析 天然气水合物 安全性提供 数据支撑 游离气层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时移地震观测储层监测方法及系统,所述的立体时移地震观测储层监测方法包括:获取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以及下伏游离气层开采前后的物性参数;根据物性参数计算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储量;根据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储量的计算结果分析水合物成藏模式。通过所述的方法实现对天然气开采前后储层的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水合物的成藏模式以及对水合物的开采的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监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立体时移地震观测储层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017年我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但是从试开采到商业化开采,仍然面临着平均出气量、开采持续时长,开采工程伴随地质环境剧变等科学、安全、环保难题,仍需要进行大量研究试验工作。为了更好地解释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机制,国内外的学者结合不同的研究实例,其中AVO分析技术在流体识别技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AVO分析技术利从岩石孔隙流体性质与地震振幅特征之间架起了桥梁,使利用振幅信息识别孔隙流体信息成为可能。
本发明利用AVO技术结果监测储层开采前后的变化情况,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机制,从而分析水合物开采情况,以及水合物开采对储层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体时移地震观测储层监测方法及系统。通过所述的方法实现对天然气开采前后储层的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水合物的成藏模式以及对水合物的开采的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获取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以及下伏游离气层开采前后的物性参数;
根据物性参数计算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储量;
根据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储量的计算结果分析水合物成藏模式。
优选地,所述的物性参数包括:纵波速度、横波速度、泊松比、流体因子、纵波阻抗、横波阻抗。
优选地,所述的获取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以及下伏游离气层开采前后的物性参数,具体为利用AVO技术构建流体因子。流体因子是天然气采集中对于地层影响的一个重要参数,其与孔隙度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流体因子可以确定孔隙度参数。
优选地,所述的构建流体因子具体为通过加权叠加的方法得到纵波、横波阻抗反射率后,再通过叠加反演的方法得到纵、横波阻抗。
优选地,所述的根据物性参数计算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储量具体为通过流体因子确定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储量。
优选地,所述的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储量描述了水合物藏模式。孔隙度越大说明岩石中的孔隙度越大,孔隙度的实际意义在于有储存天然气的作用,对于天然气的成藏模式,孔隙度有巨大的分析意义。
优选地,所述的水合物成藏模式具体为分析生成水合物的气体来源和水合物在沉积层中的赋存状态、水合物的赋存范围以及水合物储层的演变过程。所述的水合物动态成藏模式可确水合物开采的可持续性。
优选地,所述的确定水合物成藏模式后还包括监测水合物开采储层的影响,具体为监测天然气水合物抽离地层的坍塌、挤压振动变化。
通过定量的监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储层内的矿体体积、地层压力及饱和度等变化,动态描述水合物开采前后的储层变化过程,从而监测天然气水合物抽离地层的坍塌、挤压振动变化,监测水合物开采对储层影响,并对剧烈地质变化进行预警。
一种立体时移地震观测储层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性参数获取模块:所述物性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以及下伏游离气层开采前后的物性参数;
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物性参数计算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未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54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