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急池自动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16221.6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0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江栋;麦建波;郭云霄;袁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1D19/08;E03F5/10;E03F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急池 虹吸组件 水位 自动排水装置 污水收集 排水 水位报警系统 人工干预 突发事件 远程监控 运行成本 自动产生 自动停止 自动运行 进水端 排水端 事故水 受保护 水排放 排放 连通 水体 雨水 污水 应急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急池自动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其中,应急池自动排水装置包括应急池、虹吸组件和污水收集组件,污水收集组件与应急池连通,虹吸组件的进水端设置在应急池内,虹吸组件的排水端连接应急池外,应急池内设有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当应急池的水位在最高水位时,虹吸组件可自动产生虹吸并将水排放至最低水位;当应急池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时,虹吸组件的虹吸工作被破坏自动停止虹吸。通过设置虹吸组件,可以将应急池内的水(雨水、污水等)进行及时排放,留出有效应急空间用于存放事故水,降低突发事件对受保护水体的环境污染的风险,且水在排放过程中不需要远程监控或者水位报警系统,不需要人工干预,系统自动运行,降低了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桥涵工程用应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急池自动排水装置及此装置的排水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高速公路类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受自然条件及工程自身限制,跨越敏感水体(如饮用水水源)情形频繁发生。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一般禁止设置排污口。但是,对于确实避让不开的跨水体大桥、高速公路等重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批准建设,论证方案必须从严要求,并采取防遗洒、防泄漏的措施,设置专用的收集系统,对收集的污水进行异地处理和达标排放。
高速公路或桥梁在运营期对敏感水体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路面或桥面雨水径流冲刷路面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另一方面:危险品运输车车辆发生事故时,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水体。
目前,高速公路或桥梁跨越保护区时,对事故水的处理主要采用路面径流收集系统收集进入应急池,然后再进行进一步处理。但是此径流收集系统的应急池缺乏远程控制、水位报警等信息传输功能,在池体内水位达到最高设计水位时,无法做到及时地排放。如果在降雨量大且频繁的雨季,突遇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时,池内往往不能提供有效的应急空间,从而失去应急功能,导致事故水溢流,进而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急池自动排水装置,其结构简单,可自动对应急池进行排空,留出有效应急空间对事故水进行收集,避免事故水溢出污染环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方法,其自动排水,操作简便。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急池自动排水装置,包括应急池、虹吸组件和污水收集组件,所述污水收集组件与所述应急池连通,用于将收集到的路面或桥面的水输送至所述应急池内,所述虹吸组件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应急池内,所述虹吸组件的排水端连接所述应急池外,所述应急池内设有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当所述应急池的水位在所述最高水位时,所述虹吸组件可自动产生虹吸并将水排出;当所述应急池的水位低于所述最低水位时,所述虹吸组件的虹吸工作被破坏自动停止虹吸。
作为应急池自动排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虹吸组件包括虹吸罩和虹吸管,所述虹吸罩安装在所述应急池内,所述虹吸罩一端开口一端封口,所述虹吸罩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应急池的池底,所述虹吸管的一端伸入至所述虹吸罩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应急池延伸至所述应急池外,所述最高水位不低于所述虹吸管插入至所述虹吸罩内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应急池的池底的距离,所述最低水位不高于所述虹吸罩的开口端与所述应急池的池底的距离。
作为应急池自动排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虹吸罩的高度可调。
作为应急池自动排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虹吸管包括第一管和与所述第一管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竖直设置,所述第二管远离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虹吸罩内。
作为应急池自动排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垂直于第二部,所述第二部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部远离所述第一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螺纹旋接或卡接或通过管接头连接。
作为应急池自动排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管为伸缩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62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