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电网三相IT系统电能质量与绝缘性能在线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6670.0 | 申请日: | 201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7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虎;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12;G01R3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网 三相 it 系统 电能 质量 绝缘 性能 在线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微电网三相IT系统电能质量与绝缘性能在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监测窄脉冲电压加载在相线之间通过保护地形成的回路上,形成相应的对地窄脉冲电压;依据监测窄脉冲电压及相应的对地窄脉冲电压进行绝缘性能在线检测;依据三相交流电压、电流数据分析电能质量;
所述微电网三相IT系统电能质量与绝缘性能在线检测方法由包括控制器单元、绝缘信号取样单元、电压电流取样单元的装置实现;
所述绝缘信号取样单元包括第一信号取样支路、第二信号取样支路、第三信号取样支路以及取样电阻;第一信号取样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子开关、第一限流电阻,第二信号取样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二电子开关、第二限流电阻,第三信号取样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电子开关、第三限流电阻;第一信号取样支路的一端连接至三相交流IT 系统的相线A,第二信号取样支路的一端连接至三相交流IT 系统的相线B,第三信号取样支路的一端连接至三相交流IT 系统的相线C;第一信号取样支路的另外一端、第二信号取样支路的另外一端、第三信号取样支路的另外一端与取样电阻的一端连接,取样电阻的另外一端连接至保护地;
所述三相交流IT 系统的对地窄脉冲电压包括相线A对地窄脉冲电压、相线B对地窄脉冲电压、相线C对地窄脉冲电压,由控制器单元分别控制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第三电子开关开通获取;
所述相线A对地窄脉冲电压包括相线A第一对地窄脉冲电压、相线A第二对地窄脉冲电压,由控制器单元控制第一电子开关分别在相线B与相线C间线电压过零、相线A与相线B间线电压过零时开通获取;所述相线B对地窄脉冲电压包括相线B第一对地窄脉冲电压、相线B第二对地窄脉冲电压,由控制器单元控制第二电子开关分别在相线C与相线A间线电压过零、相线B与相线C间线电压过零时开通获取;所述相线C对地窄脉冲电压包括相线C第一对地窄脉冲电压、相线C第二对地窄脉冲电压,由控制器单元控制第三电子开关分别在相线A与相线B间线电压过零、相线C与相线A间线电压过零时开通获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网三相IT系统电能质量与绝缘性能在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窄脉冲电压为将所述三相IT系统的线电压以脉冲导通方式加载形成,通过电子开关脉冲式开通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网三相IT系统电能质量与绝缘性能在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脉冲式开通的时刻为三相IT系统线电压的过零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网三相IT系统电能质量与绝缘性能在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窄脉冲电压及相应的对地窄脉冲电压至少有3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电网三相IT系统电能质量与绝缘性能在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电能质量与绝缘性能在线检测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采样获取对地窄脉冲电压;采样获取和三相交流电压、电流数据;
步骤二、分析三相交流电压、电流数据,获取分别与相线A第一对地窄脉冲电压、相线A第二对地窄脉冲电压、相线B第一对地窄脉冲电压、相线B第二对地窄脉冲电压、相线C第一对地窄脉冲电压、相线C第二对地窄脉冲电压相应的监测窄脉冲电压;分析三相交流电压、电流数据,得到电能质量指标;
步骤三、根据对地窄脉冲电压信号进行判断,如果相线A、相线B、相线C的对地绝缘均正常,则回到步骤一;
步骤四、根据对地窄脉冲电压信号进行判断,如果相线A、相线B、相线C中的一根相线对地短路,则到步骤七;
步骤五、根据对地窄脉冲电压信号进行判断,分别判断相线A、相线B、相线C是否对地绝缘不良;
步骤六、计算1根相线对地绝缘不良时该相线的对地绝缘电阻值,或者计算2根相线对地绝缘不良时该2根相线各自的对地绝缘电阻值,或者计算3根相线对地绝缘不良时该3根相线各自的对地绝缘电阻值;
步骤七、结果处理,回到步骤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66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