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生物脱硫菌剂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7267.X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3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杨传伦;马韵升;徐泽平;吴文雷;张心青;秦培广;潘冬梅;王春;李琦;倪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海景天环保科技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6 | 分类号: | C12N1/16;B01D53/84;B01D53/52;C12R1/84;C12R1/7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赵斌;王增娣 |
地址: | 2566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生物 脱硫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高效生物脱硫菌剂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生物脱硫菌剂由巴斯德毕赤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构成,其中巴斯德毕赤酵母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155;热带假丝酵母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156。该菌剂可应用于处理含硫化氢的气体及含硫废水中,除减少硫化氢等排放外,能够回收生物硫磺,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生物脱硫菌剂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脱硫化氢主要是化学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硫化氢与化学溶剂之间发生的可逆反应来脱除硫化氢的,这种方法一般用pH值在9-11之间的强碱弱酸盐溶液作为吸收剂。常用的化学溶剂法主要包括碳酸钠法、氨水法和胺法等。这些工艺一般都需要较高的反应条件、能耗或者运行费用等问题,并且大多数的化学脱硫剂的排放还会引发新的环境问题。而利用微生物方法脱除硫化氢的技术是近年兴起的研究热点,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处理相对较低浓度的硫化氧等恶臭污染,成本低且不产生具有环境污染性的第二次污染。这种方法己经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生物脱硫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研究,在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少数跨国公司手中。目前国内在生物脱硫方面的研究基础较薄弱,对各类脱硫细菌的生化性能、菌群优化构建等研究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我国生物脱硫技术的发展。中国专利CN 105498470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脱硫及回收硫磺的方法,含硫化氢气体进入吸收塔与塔顶的碱液逆向接触吸收硫化氢,进一步采用生物氧化的方式处理吸收液,将含硫化合物转化成单质硫,但需要经常更换吸收液。中国专利CN106268291公开了一种生物脱硫除臭滴滤塔装置及生物脱硫除臭的方法,同样采用碱液吸收的方式处理恶臭气体,不仅需要处理更换的吸收液,需要控制缓冲液的酸碱度,且吸收液的强制循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耗。
我国目前未见有将生物脱硫应用到处理高浓度硫化氢尾气并制得硫磺的技术,目前的生物脱硫一般都是用于含硫化氢气体的净化,如沼气除硫化氢等,传统的高浓硫化氢气体一般采用化学氧化法来处理,只有69-85%的硫化氢转化为硫磺,余下的基本转化为硫酸盐,不仅成本高,形成大量的高盐废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155)、热带假丝酵母(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156)组成的高效生物脱硫菌剂处理硫化氢并副产硫磺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碱液吸收,直接通过载体液膜将硫化氢转化成硫磺,每立方菌剂日生产硫磺25kg以上,解决了碱液吸收处理、调节酸碱度及硫化氢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首先发明人通过分离筛选得到两个菌株,分别编码为YJY18-07和YJY18-08。
菌株YJY18-07,形态特征:细胞呈球形,椭圆形,拉长型,偶尔成锥形,但不形成尖顶。无性繁殖方式为多边芽殖,有些种类可形成节孢子。每个子囊通常包括1-4个子囊孢子,偶尔多于4个,孢子呈帽状、半球形或者球形有棱,子囊成熟后一般裂开,该菌株的理化性质见表1:
表1菌株YJY18-07的理化性质
+,阳性反应;-,阴性反应
菌株YJY18-08,形态特征:菌落乳白色、形状为规则圆形、表面较平坦、干燥,培养较长时间后,假菌丝分支分布,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该菌株的理化性质见表2:
表2菌株YJY18-08的理化性质
+,阳性反应;-,阴性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海景天环保科技股份公司,未经山东海景天环保科技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72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