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64/110kV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高速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9899.X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6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祖超领;魏学志;石春静;蒋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14 | 分类号: | H01B13/14;H01B13/00 |
代理公司: | 33295 杭州知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越剑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体 加热 后段 高压交联聚乙烯 绝缘电力电缆 氮气冷却 高速生产 温度增加 交联聚乙烯绝缘 高压电力电缆 交联聚乙烯 导体绝缘 电缆生产 交货周期 交联度 硫化 收线 线芯 电缆 扭转 保证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4/110kV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高速生产工艺,包括导体前段加热、导体绝缘包裹、前段氮气冷却、硫化、导体后段加热、后段氮气冷却、电缆扭转及收线步骤,导体前段加热至使导体温度增加50‑60℃,导体后段加热至使导体温度增加50‑60℃,交联聚乙烯的交联度设定为98.7%,电缆生产的线速度为1.46‑2.00m/min。本发明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高压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线芯的生产速度,缩短交货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尘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64/110kV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高速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根据全球第三大研究机构平台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近期发布全球电力电缆市场研究报告称,2018-2026年全球电力电缆市场年复合增率预计达到7.2%。报告中认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成熟对电力电缆升级换代需求增加,再加之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是推动全球电力电缆市场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
高压电力电缆以其载流量大、不占用地上空间、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电力电缆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高压电力电缆需求量巨大。
交联聚乙烯(XLPE)凭借自身优良的电性能、加工性能和较高的运行温度受到高压电力电缆的青睐。据统计,XLPE是世界上高压电力电缆使用最多的绝缘材料。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绝缘工艺目前就全球范围内常用的两种生产工艺业内人士都较为熟悉,即VCV(立式)交联生产工艺与CCV(悬链式)交联生产工艺。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电缆制造业的科技人员利用CCV交联电缆生产线生产高压交联电线电缆,当时遇到的问题是由于XLPE绝缘材料在熔融状态下产生“下坠”而造成绝缘偏心超标,以致于人们想到了采用立式的方法(垂直的从上向下挤包XLPE绝缘料)以避免绝缘的偏心,于是产生了VCV立式交联生产工艺。然而,国外电缆行业与装备制造业的科技人员并未放弃用CCV交联电缆生产线生产高压电缆的工艺研究,科技人员们通过对高压电缆用绝缘材料流变性能的研究,对电缆制造设备进行改良、机头流道进行改进,尤其是对XLPE绝缘挤出生产线的进出牵引方式的改变、挤出机温控精度的提高、交联工艺温度的优化、生产线自动控制程度的提高,使得CCV交联电缆生产线生产高压交联电力电缆早已成为现实,绝缘同心度完全可以与VCV交联生产线工艺相媲美。
虽然CCV交联电缆生产线生产高压交联电力电缆已经克服了绝缘同心度问题,但是,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升生产线的生产速度,缩短交货周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64/110kV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高速生产工艺,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高压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线芯的生产速度,缩短交货周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64/110kV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高速生产工艺,包括导体前段加热、导体绝缘包裹、前段氮气冷却、硫化、导体后段加热、后段氮气冷却、电缆扭转及收线步骤,导体前段加热至使导体温度增加50-60℃,导体后段加热至使导体温度增加50-60℃,交联聚乙烯的交联度设定为98.7%,电缆生产的线速度为1.46-2.00m/min。
本发明提高生产速度的主要改进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98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