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放电控制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0668.0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4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都小明;俞国平;汪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光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M3/06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朱墨然 |
地址: | 24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 电容 电池 电池放电控制电路 电池电压检测 电池电压 二级管 采样 过放 欠压 电压基准芯片 电感 恢复检测 基准电压 关断 两路 充电 芯片 输出 印刷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放电控制电路,它包括DC‑DC电路和电池电压检测控制单元,所述DC‑DC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印刷电感L1和MP2307芯片,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控制单元包括电容C6、电容C10、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13、电阻R14、二级管D1、二级管D2、电压基准芯片TL431、电池电压恢复检测单元和电池过放检测单元。对电池电压进行采样,采样后与设置的基准电压比较来控制DC‑DC电路的输出和关断。两路比较设计,可以让电池从欠压状态充电到一定电压时再工作,防止电池过放,且防止电池处于欠压状态下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放电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的兴起,电池在新能源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电池的使用寿命对新能源设备的性能有着很大影响。目前市场上电池放电控制电路很多,许多产品只是单纯的防止电池过放,当电池停止放电时,电池电压会有所回升,但电池电量是不足的,这种情况下,许多产品会误认为电池有电,继续让电池放电,对电池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电池放电控制电路,当电池停止放电时,电池电压会有所回升,但电池电量是不足的,这种情况下,许多产品会误认为电池有电,继续让电池放电,对电池造成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放电控制电路,它包括DC-DC电路和电池电压检测控制单元,所述DC-DC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印刷电感L1和MP2307芯片,所述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2并联后的线路一端与MP2307芯片的FB脚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3和电容C3串联后的线路一端与MP2307芯片的COMP脚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4通过线路与MP2307芯片的SS脚连接且电容C4接地,所述的印刷电感L1通过线路与MP2307芯片的SW脚连接且通过线路与电阻R1所在线路连接,所述的电容C5通过线路与MP2307芯片的BS脚年且通过线路与印刷电感L1所在线路连接,所述的电容C1通过线路与MP2307芯片的IN脚连接且电容C1接地,所述的电阻R1为可变电阻,所述MP2307芯片的EN脚为使能端、电池电压检测控制单元与MP2307芯片的EN脚连接;
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控制单元包括电容C6、电容C10、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13、电阻R14、二级管D1、二级管D2、电压基准芯片TL431、电池电压恢复检测单元和电池过放检测单元,电池电压恢复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LM2903、电容C7、电容C8、电阻R9和电阻R10,电池过放检测单元包括第二电压比较器LM2903、电容C9、电容C10、电阻R11和电阻R12,电阻R5和电阻R8均通过线路与电压基准芯片TL431连接,电压基准芯片TL431接地,电容C6和电阻R7并联且与电压基准芯片TL431连接、且电容C6和电阻R7与接地线连接,所述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8均与电压基准芯片TL431连接,电压基准芯片TL431与第一电压比较器LM2903的负极相连且与第二电压比较器LM2903的负极相连,所述电阻R8和电阻R13为上拉电阻,电阻R14为下拉电阻,所述电容C8和电阻R10并联、并联后的线路接地且与第一电压比较器LM2903的正极连接,电阻R9连接于电容C8和电阻R10与第一电压比较器LM2903正极连接的线路上,第一电压比较器LM2903输出端与二级管D1通过线路连接,电阻R8通过线路连接于第一电压比较器LM2903输出端与二级管D1连接的线路上,电容C7与第一电压比较器LM2903串联且电容C7接地,第一电压比较器LM2903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光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光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06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