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iO/石墨烯复合纳米片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0695.8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7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岳红彦;高鑫;郭二军;俞泽民;王钊;关恩昊;张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11/24 | 分类号: | H01G11/24;H01G11/30;H01G11/36;H01G11/46;H01G11/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电极材料 石墨烯 复合纳米片 氧化石墨烯 纳米片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带有正电荷 超级电容器电极 复合纳米片材料 静电自组装 热处理工艺 循环稳定性 比容量 负电荷 前驱体 水热法 二维 修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iO/石墨烯复合纳米片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分别以水热法和Hummers法制备的Ni(OH)2纳米片和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Ni(OH)2纳米片进行修饰使其表面带有正电荷,然后将其与带有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进行混合。最后利用静电自组装和热处理工艺得到一种二维NiO/石墨烯复合纳米片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所制备的电极材料NiO与石墨烯混合均匀。并且制备的电极材料,不仅具有较高比容量,同时具有良好的速率性能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是一种非常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NiO/石墨烯复合纳米片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维纳米材料不仅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同时具有较短的电解液离子和电子传输路径,相比于其他的块状和棒状等材料可获得更高的电化学性能。目前一些二维纳米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已经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领域的研究中,并展现了非常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中NiO纳米片由于制备成本低廉,合成方法简单,电化学性能优异等优点,吸引大量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其较差的导电性能和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容的快速衰减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为了改善NiO纳米片的电化学性能将其与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碳质材料结合,可以同时利用两种的材料的性能优势,已成为目前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主要方法。石墨烯由于其超高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同时可以通过氧化还原法来实现大规模制备,相比于其他碳质材料具有更强的优势,已成为改善NiO纳米片电化学性能的最优选择。但是由于石墨烯较强的团聚倾向,降低了材料与电解液的有效解除面积,不利于电化学性能的提升,已成为目前制备高性能NiO纳米片-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所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制备NiO/石墨烯复合纳米片制备过程中石墨烯的团聚问题,获得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而提供的一种NiO/石墨烯复合纳米片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NiO/石墨烯复合纳米片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将氧化石墨烯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获得氧化石墨烯水性分散液;
二、将一定量的六水合硝酸镍和六亚甲基四胺溶于70mL去离子水中,均匀搅拌后将溶液倒入100mL的反应釜中在120℃~180℃下反应6h~12h,过滤,清洗,干燥后获得Ni(OH)2纳米片;
三、取一定量的Ni(OH)2纳米片加入到25mL的CTAB溶液中,超声分散20min~60min,搅拌1h~2h。过滤后重新将Ni(OH)2纳米片分散到25mL去离子水中,并将其与相同体积的氧化石墨烯水性分散液混合,持续搅拌,然后将制得的产物过滤干燥。最后将制得的复合粉体在Ar气保护下,300℃~500℃热处理1h~2h,得到二维NiO/石墨烯复合纳米片材料。
一种NiO/石墨烯复合纳米片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NiO/石墨烯复合纳米片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使用。
本发明的优点:
(1) 本发明通过静电自组装法和热处理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二维NiO/石墨烯复合纳米片材料;
(2) 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可以同时发挥NiO纳米片和石墨烯的性能优势,其中NiO独特的片层状结构,增加了其与电解液的有效接触面积,缩短的电解液离子的扩散路径,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从而储存更多的能量。而石墨烯的加入则改善材料的导电性能,能够将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电子快速传递出来,并且促进了电解液离子在电极材料表面的扩散。所获得的复合材料其比容量最高可达686F/g,具有十分优异的比容量;
(3) 另外本发明采用的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合与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06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