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主动流动控制的汽车减阻系统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0983.3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6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广宁;王帅;何帅;高国强;魏文赋;杨泽锋;许之磊;佘鹏鹏;廖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李蕊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层 暴露电极 等离子体 主动流动控制 绝缘介质层 封装电极 减阻系统 开关控制 阵列单元 阵列装置 中央处理子系统 电压采集器 压力测量器 车身外形 车体安装 带状分布 发生装置 激励电源 空气阻力 排列方式 气压信息 实时监测 错开 车体 二维 减阻 汽车 交错 灵活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主动流动控制的汽车减阻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子系统、压力测量器、电压采集器、激励电源发生装置、阵列单元开关控制子系统及与阵列单元开关控制子系统连接的等离子体阵列装置,等离子体阵列装置包括暴露电极阵列层、绝缘介质层和封装电极阵列层,绝缘介质层设置于车体安装处内部且位于暴露电极阵列层下方,暴露电极阵列层和封装电极阵列层之间相互错开,且以二维交错密铺的排列方式呈带状分布于安装位置。基于上述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减阻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在不改变车身外形的情况下通过针对实时监测的气压信息调节车体的气流,从而实现降低空气阻力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方法灵活,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气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主动流动控制的汽车减阻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在水平行驶时,汽车阻力主要包括滾动阻力和气动阻力,当汽车达到一定时速,其气动阻力因跟速度成平方正比关系,能够占到汽车行驶阻力的60%以上,这意味着发动机就要将相当一部分的动力或者燃油能量用于克服空气阻力,因此,减小空气阻力不仅能节约燃油,还能使汽车达到更高的车速。
目前,高速汽车减阻技术多集中于流线型车身设计与仿生非光滑表面的应用,但受限于多变的行驶环境和乘坐舒适度要求限制,其减阻的效果提升十分有限。尽管目前存在部分应用主动流动控制的设计,但依旧存在结构复杂、工作可靠性差等缺点,因此,面对国内高速发展的公路交通,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活动原件少、鲁棒性好,能够针对实时车况,主动进行汽车流动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主动流动控制的汽车减阻系统与方法,解决了在不改变车身外形的情况下通过针对实时监测的气压情况主动调节车体的气流,从而实现能有效地降低空气阻力的问题。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方案提供一种基于主动流动控制的汽车减阻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子系统、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子系统连接的压力测量器、电压采集器、激励电源发生装置和阵列单元开关控制子系统,及与所述阵列单元开关控制子系统连接且安装于车头、车顶两端及车尾的等离子体阵列装置,其中,
所述等离子体阵列装置包括暴露电极阵列层、绝缘介质层和封装电极阵列层,所述绝缘介质层设置于车体安装处内部且位于所述暴露电极阵列层下方,所述暴露电极阵列层和封装电极阵列层之间相互错开,且以二维交错密铺的排列方式呈带状分布于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暴露电极阵列层由多个相互间隔排列且呈正方形的暴露电极单元构成,所述暴露电极单元位于车体表面,与车体表面平齐,并紧贴于所述绝缘介质层上方。
再进一步地,所述封装电极阵列层由多个相互间隔排列且呈正方形的封装电极单元构成,所述封装电极单元埋设于绝缘介质层内部。
再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测量器分布于车体梯度位置,用于多点实时测量车体表面位置的气压信息,并上传至中央处理子系统;
所述电压采集器,用于实时测量等离子体阵列装置的电压信息,将电压信息反馈给中央处理子系统,并监测所述减阻系统运行状况;
所述中央处理子系统,用于根据压力测量器与电压采集器测量得到的气压信息与电压信息,选择是否采用主动流动控制,并将通断命令传递给阵列单元开关控制子系统;
所述阵列单元开关控制子系统,用于根据中央处理子系统的通断命令控制等离子体阵列装置的通断;
所述激励电源装置包括信号发生器、与所述信号发生器连接的功率发生器以及与所述功率发生器连接的升压变压器,用于为所述等离子体阵列装置提供所需激励电压。
作为优选,所述压力测量器的型号为YZ1301。
作为优选,所述电压采集器的型号为HS3-5M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09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风阻且防雨的汽车防护装置及安装方法
- 下一篇:轮胎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