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21391.3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7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稔;尾方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6 | 分类号: | B60R21/206;B60R21/215;B60R21/2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 ||
具有:金属制的壳体(12),其具有对气囊进行收纳的基底壁部(13)和筒状壁部(14);以及合成树脂制的气囊罩(40),其具有门配置壁部(41)和连结壁部(45)。设置于筒状壁部的卡止钩(20)卡止于连结壁部的连结孔(49、52)而使得气囊罩与壳体连结。气囊罩和壳体具有:接近限制部(70),其对连结完毕后的门配置壁部相对于基底壁部的接近进行限制;以及分离限制部(75),其对门配置壁部相对于基底壁部的分离进行限制。接近限制部由如下部件构成:抵接部(71);以及止挡座(72),其与抵接部抵接。分离限制部由如下部件构成:卡止孔(76);以及卡止凸起(78),其对卡止孔的内周面进行卡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车辆的气囊装置,详细而言,涉及如下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具有:壳体,其对折叠的气囊进行收纳;以及气囊罩,其将折叠的气囊覆盖,具有被膨胀时的气囊按压打开的门部而与壳体连结。
背景技术
当前,例如,在膝部保护用的气囊装置中,对折叠的气囊进行收纳的壳体由金属制成并具有基底壁部(底壁部)、以及从基底壁部的外周缘沿与基底壁部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近似四棱筒形状的筒状壁部,将由筒状壁部包围的开口作为膨胀的气囊的凸出用开口。另外,将折叠的气囊覆盖的气囊罩以如下方式构成,即,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门配置壁部,其将壳体的凸出用开口覆盖、且具有被膨胀时的气囊按压而打开的门部;以及近似四棱筒形状的连结壁部,其从门配置壁部的背面侧的门部的周围延伸并与壳体的筒状壁部连结(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5-067103号公报)。在该气囊装置中,壳体的筒状壁部和气囊罩的连结壁部的连结构造形成为如下构造,即,将在壳体的筒状壁部的多个部位设置的卡止钩,插入于以将气囊罩的连结壁部贯穿的方式设置的连结孔,利用卡止钩使得连结壁部卡止。卡止钩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即,设为在筒状壁部的外周侧从与基底壁部分离的部位起向接近基底壁部的钩形状,并且在气囊的膨胀时对与连结壁部的门部分离一侧的连结孔的内周侧部位进行卡止。
而且,在将壳体和气囊罩连结时,使壳体的筒状壁部和气囊罩的连结壁部重叠,并使壳体的基底壁部和气囊罩的门配置壁部接近,使从连结壁部的前端至连结孔的周缘的内侧面跃升至筒状壁部的卡止钩,而且如果卡止钩配置于连结孔的位置,则卡止钩的前端侧插入于连结孔,能够完成连结作业。在该连结完毕位置,并不局限于卡止钩直接以抵接的方式卡止于连结孔的内周侧部位,但在气囊的膨胀时,如果抵接于与连结壁部的门部分离一侧的连结孔的内周侧部位而能够对连结壁部进行卡止,则壳体和气囊罩连结的状态得到维持。
发明内容
然而,在当前的气囊装置中,如果增大连结孔的开口,则能够容易地进行卡止钩向连结壁部的连结作业(组装作业),但存在插入于连结孔的卡止钩在连结孔的内部与连结孔的开口宽度相应地进行移动的余地,因此产生连结后的气囊罩的晃动。相反,如果为了抑制晃动而减小连结孔的开口,则产生如下需要,即,使连结壁部、筒状壁部旋转且将卡止钩的前端插入于连结孔,然后使连结壁部、筒状壁部的倾斜姿势复原等,将卡止钩配置于连结孔的连结完毕位置,会变得难以进行卡止钩向连结壁部的连结作业,存有改善的余地。
本申请的第1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如下气囊装置,即,即使形成为使得壳体的卡止钩插入连结于气囊罩的连结孔的构造,也能够简便地抑制晃动而实现连结。
另外,在当前的气囊装置中,在气囊罩并非在气囊装置搭载于车辆时支撑于周边部件的结构的情况下,门部、以及配置于门部的周围的断裂预定部有时相对于壳体的凸出用开口而偏移配置,在该情况下,在气囊膨胀时,断裂预定部不会顺畅地断裂,产生无法确保稳定的门部的打开动作的可能性,还有可能对气囊的膨胀方式造成影响。
本申请的第2发明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如下气囊装置,即,即使形成为使得壳体的卡止钩插入连结于气囊罩的连结孔的构造,也不会使连结作业的作业性降低,并且能够抑制气囊罩的门部的配置位置的偏移,能够将气囊罩与壳体连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1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