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作法超长钢柱高精度的自动定位调垂系统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1905.5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7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顾国明;杨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8 | 分类号: | E04G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定位 钢柱 调整装置 检测装置 控制装置 调垂系统 夹紧装置 垂直状态 通孔 支架 施工 控制调整装置 平面运动 轴线定位 垂直度 逆作法 夹紧 桩孔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定位调垂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支架、自动定位夹紧装置、第一检测装置、调整装置及控制装置;支架包括具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平台和具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平台;自动定位夹紧装置设在第一平台上,自动定位夹紧装置用于夹紧超长钢柱的靠近桩孔的一端;第一检测装置检测超长钢柱的垂直状态信息;调整装置用于调整超长钢柱的远离第一平台的一端的位置;控制装置与第一检测装置和调整装置连接;第一检测装置将垂直状态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调整装置运动,进而调整装置带动超长钢柱的远离第一平台的一端沿着第二平台所在的平面运动。上述自动定位调垂系统及施工方法,能够提高超长钢柱的位置、轴线定位和垂直度的控制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逆作法一柱一桩超长钢柱高精度的自动定位调垂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逆作法是利用主体工程地下结构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并采取地下结构由上而下的施工方法。深基础逆作法施工工艺中的中建支排柱是逆作法施工过程中替代工程结构柱的一种临时结构杆件,其主要用于支撑上部完成的主体结构体系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地下结构施工竣工后,钢管支撑柱一般内灌混凝土,作为地下室结构柱。因此,支排柱(即超长钢柱)轴线定位和垂直度必须严格控制精度,以便满足设计要求,否则,会增加柱子的附加弯矩,造成结构的受力偏差,从而引起结构破坏,地下工程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中钢立柱的垂直度控制是业界的共性难题,其中地下超长钢立柱的高精度自动定位调垂系统研发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课题及难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超长钢柱的的位置、轴线定位和垂直度的控制精度问题,提供一种逆作法超长钢柱高精度的自动定位调垂系统及施工方法。
一种逆作法超长钢柱高精度的自动定位调垂系统,用于超长钢柱的高精确定位和垂直精度调整,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平台上,且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平台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平台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用于穿设所述超长钢柱;
自动定位夹紧装置,所述自动定位夹紧装置设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自动定位夹紧装置用于夹紧所述超长钢柱的靠近桩孔的一端;
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设在所述超长钢柱上,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超长钢柱的垂直状态信息;
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设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超长钢柱的远离所述第一平台的一端的位置;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连接,且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调整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将所述垂直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垂直状态信息控制所述调整装置运动,进而所述调整装置带动所述超长钢柱的远离所述第一平台的一端沿着所述第二平台所在的平面运动。
上述自动定位调垂系统,支架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第二平台位于第一平台上,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平行设置,第一平台具有第一通孔,第二平台具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于穿设超长钢柱,自动定位夹紧装置设在第一平台上,自动定位夹紧装置用于夹紧超长钢柱的靠近桩孔的一端,从而将超长钢柱卡住,防止超长钢柱偏离中心位置,第一检测装置用于设在超长钢柱上,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超长钢柱的垂直状态信息,调整装置设在第二平台上,调整装置用于调整超长钢柱的远离第一平台的一端的位置,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检测装置和调整装置连接,第一检测装置将垂直状态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该垂直状态信息控制调整装置运动,进而调整装置带动超长钢柱的远离第一平台的一端沿着第二平台所在的平面运动,由于通过自动定位夹紧装置已经将超长钢柱线约束并进行定位,从而超长钢柱可以绕夹紧位置进行垂直度调整,保证超长钢柱的垂直度,进而提高超长钢柱的轴线定位和垂直度的控制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1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