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高硬度半钢异型成品轧辊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3168.2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2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蒋伟平;蒋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瑞宏轧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C22C38/02;C22C38/04;C22C38/46;C22C38/44;C22C38/48;C22C38/52;C22C33/04;C21C7/04;B22D27/08;B22D27/02;C21D9/38;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辊槽 成品轧辊 高硬度 半钢 辊颈 固定设置 轧辊本体 传动部 垂直设置 辊体两端 辊体外壁 金属组织 使用寿命 轧辊金属 轧辊 疏松区 辊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硬度半钢异型成品轧辊及其加工工艺,其结构具有轧辊本体,轧辊本体包括辊体、辊颈和传动部,辊体两端固定设置辊颈,辊颈的一侧均固定设置传动部;辊体外壁上沿长度方向从左往右依次垂直设置第一轧辊槽、第二轧辊槽、第三轧辊槽、第四轧辊槽和第五轧辊槽;第一轧辊槽、第二轧辊槽、第三轧辊槽和第五轧辊槽深度相同;第四轧辊槽深度小于第一轧辊槽、第二轧辊槽、第三轧辊槽和第五轧辊槽的深度。该新型高硬度半钢异型成品轧辊,提高轧辊金属致密度,消除金属组织结晶时的疏松区,提高轧辊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高硬度半钢异型成品轧辊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轧钢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各种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汽车,船舶制造,矿山开发,军工,健身运动器材等方面的异型刚才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由于异型钢材孔型复杂,轧制工艺特殊变化性大,如果使用传统材质的轧辊进行轧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高硬度半钢异型成品轧辊,结构简单,抓住异型轧制工艺与轧制环境的特点,适宜于各种异型成品机架的使用;在轧制过程中优选特殊碳化物元素,钼、钒、铌、锢等合金,在熔炼半钢液时,选择特定的温度加入炉内,待熔化后再恒温5~10分钟,出钢水时再加入适量的钇基重稀土变质剂,去除有害杂质元素,H、O、P、S净化钢水,提高钢水纯净度,然后出钢浇注轧辊,并启动磁振动器,使钢液在凝固过程中提高轧辊金属致密度,消除金属组织结晶时的疏松区,提高轧辊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硬度半钢异型成品轧辊,具有轧辊本体,所述的轧辊本体包括辊体、辊颈和传动部,所述的辊体两端固定设置辊颈,所述的辊颈的一侧均固定设置传动部;所述的辊体外壁上沿长度方向从左往右依次垂直设置第一轧辊槽、第二轧辊槽、第三轧辊槽、第四轧辊槽和第五轧辊槽;所述的第一轧辊槽、第二轧辊槽、第三轧辊槽和第五轧辊槽深度相同;所述的第四轧辊槽深度小于第一轧辊槽、第二轧辊槽、第三轧辊槽和第五轧辊槽的深度。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辊体、辊颈和传动部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轧辊槽的宽度均大于第二轧辊槽、第三轧辊槽、第四轧辊槽和第五轧辊槽的宽度。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轧辊本体化学成分为C:1.8~2.2%;Si:0.5~1.1%;Mn:0.3~0.8%;P≤0.03%;S≤0.025%;Cr:1.5~3.5%;Ni:1.5~3.5%;V:0.15~0.35%;Mo:0.40~0.80%;Nb:0.20~0.40;Co:0.10~0.30。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辊体硬度为65~75HSD,辊面至孔型底部硬度落差≤2 HSD,辊颈抗拉强度≥520Mpa。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轧辊本体基本组织均为细粒状碳化物、贝氏体和马氏体。
一种新型高硬度半钢异型成品轧辊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轧辊本体化学成分:C:1.8~2.2%;Si:0.5~1.1%;Mn:0.3~0.8%;P≤0.03%;S≤0.025%;Cr:1.5~3.5%;Ni:1.5~3.5%;V:0.15~0.35%;Mo:0.40~0.80%;Nb:0.20~0.40;Co:0.10~0.30;步骤二:选择在1580℃~1620℃的钢液中加入钒、铌、锢高熔点合金,使其均匀融合分布在钢液中,待液相温度加120℃~160℃时加入钇基重稀土变质剂,净化钢水,去除杂质元素后出钢;镇静8~10分钟,至钢温在1450℃~1480℃时候浇注;步骤三:采用热开箱工艺,待辊温降至580℃~650℃时候开箱;步骤四:热处理 先扩散退火,再2~3次正火加回火;步骤五:将热处理后的轧辊本体进行车削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瑞宏轧辊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瑞宏轧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31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