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波材料的反射率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23286.3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7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易伟;刘小康;杨闪剑;袁铁;朱立军;吴拥军;易麦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晶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2/00 | 分类号: | G01N22/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反射率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波材料的反射率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反射率测试系统包括入射角调节装置、工件承台和对射天线,入射角调节装置包括支架、悬臂和旋转驱动件,悬臂通过一竖面自动位移组件安装在支架上并能由竖面自动位移组件驱动在竖直平面内移动,旋转驱动件安装在悬臂上,对射天线与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相连并能由旋转驱动件驱动绕水平轴线转动。测试方法包括采用机械手驱动加热炉移动使工件承台伸入炉口,开启加热炉对待测样板进行加热和保温,采用机械手驱动加热炉移动使加热炉远离工件承台,开启对射天线进行反射率测试步骤。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调节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易于制造装配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测试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波材料的反射率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雷达吸波材料(简称吸波材料)在民用及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雷达反射率(简称反射率)是用来评估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重要指标参数。常温下的吸波材料反射率测量技术较为成熟并已获得广泛应用,但随着发动机、高速飞行器以及高功率微波器件对吸波材料耐温能力要求的提升,对吸波材料在高温条件下雷达反射率测试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高温反射率测试系统主要采用下加热的方式,即发热体布置在待测样板下方,雷达波入射面为上表面,在测试待测样板的高温反射率时热面和雷达波入射面不是同一面,因此对于带有隔热功能的高温雷达吸波材料无法准确表征其高温环境的吸波性能。同时,现有下加热方式的反射率测试系统的测试基座主要包括平板测试座和斜边测试座两种。平板测试座与常温反射率测试系统的测试基座相同,待测样板下方布置发热体,但由于发热体布置区域不能超过待测样板大小,同时受发热体电极、接线柱等安装附件限制,加热体面积会小于待测样板面积,因此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待测样板中心区域的温度明显高于四周,导致测试温度不准确以及待测样板由于受热不均造成变形等问题。为解决加热均匀性问题,申请号为201320235754.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斜边测试座的反射率高温测试平台,该测试平台加大了发热体面积,使加热体面积大于测试样板面积,虽然较好的缓解了平板测试座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但由于加热体面积大于待测样板面积,尤其是加热体大于待测样板的区域采用斜边处理,在电磁波斜入射测试过程中存在较大误差,导致无法准确测量斜入射条件下的反射率。另外,现有高温反射率测试系统的样品保温系统均采用人工开启方式,该开启方式具有高温易造成人员烤伤、操作时间长等不足。
由于吸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电磁波入射角度的工况条件,在不同入射角条件下的材料反射率数据非常重要,这就要求雷达反射率测试系统能够调节不同入射角。现有雷达反射率测试系统测量不同入射角条件下的反射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电动弧形齿轮带动天线转动实现不同角度反射率的测量,但是该方法所采用的齿轮跨度大,对齿轮的精度和刚度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存在制造与安装难度大、齿轮易卡死、成本高的问题,并且使用寿命不长;第二种是采用小跨度齿轮驱动“7”字形悬臂带动天线转动,该方法虽然成本较低,但是悬臂结构易造成天线的晃动,使用时间较长后也易造成齿轮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调节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易于制造装配的吸波材料的反射率测试系统,还相应提供一种采用该反射率测试系统对吸波材料进行反射率测试的测试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波材料的反射率测试系统,包括入射角调节装置、工件承台和对射天线,所述入射角调节装置包括支架、悬臂和旋转驱动件,所述悬臂通过一竖面自动位移组件安装在支架上并能由竖面自动位移组件驱动在竖直平面内移动,所述旋转驱动件安装在悬臂上,所述对射天线与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相连并能由旋转驱动件驱动绕水平轴线转动。
作为上述反射率测试系统的进一步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晶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晶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32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曲面玻璃的视觉检测机构
- 下一篇:一种旁线煤质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