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化工生产的尾气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3499.6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杨肖嵘;张艳梅;崔晖;刘情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中科催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8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成舟远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6 | 代理人: | 杨新勇 |
地址: | 2519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工生产 尾气处理系统 尾气 安全报警信息 设备运行状态 尾气吸收塔 处理效率 开闭状态 控制参数 设备操作 实时监视 实时显示 信号采集 信息显示 远程设置 运行管理 自动运行 零排放 吸收液 超压 电机 测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化工生产的尾气处理系统。这种用于化工生产的尾气处理系统能够增加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尾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尾气吸收塔的处理效率,实现尾气零排放;本系统具备远程设置控制参数功能;具备超压安全报警信息;具备压力等参数的现场和远程实时显示及电机的开闭状态信息显示,为设备操作提供全面信息,本发明集控制、测量、信号采集、运行管理于一体,实现自动控制、设备自动运行,同时实时监视设备运行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气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化工生产的尾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富氨气体是化工及煤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气体排放物之一,如果不回收富氨气体中的氨,其会造成环境污染,因而无法直接排放富氨气体。目前,工业上多采用回收部分氨然后排放废气的方式,即使富氨气体中的氨含量≤100mg/L以后,再对富氨气体进行生化处理,使得排放的废气达到排放标准,然后将废气排放。
目前,工业上通常采用精馏法或汽提法回收富氨气体中的氨。精馏法有直接精馏法和间接精馏法两种。直接精馏法是将蒸汽直接通入精馏塔内蒸发以回收氨。蒸汽冷凝后和塔釜排放水混合被排放出去,这样会造成后续生化处理工艺的负担大幅增加。间接精馏法虽然不增加生化处理的水量,但是精馏过程中通常采用一次能源,其工艺过程的能耗较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上述方法回收氨制品的应用范围窄,虽然解决了环保问题,但氨可利用的价值不高,同时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进行回收氨,仍然无法将氨彻底回收应用,使企业竞争力下降。
对于含氨废气的处理,国内外现有的技术主要有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催化分解、催化有氧分解、生物降解几种方法。氨的化学吸收利用氨的碱性,使氨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进而产生低附加值的氮肥,由于回收的溶液通常挥发性大、腐蚀性强,化学吸收净化工业尾气中氨的方法在工业应用中逐渐淘汰。氨催化分解技术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氨彻底分解成N2和H2,是有效脱除氨和减轻环境污染的可行方法,但是对催化剂的要求过高,分解反应放热量大,不易回收利用,造成氨催化分解能耗高,运行成本高,不适宜普遍使用。氨的催化有氧分解法是在有氧条件下将氨催化转化成N2和水,消除氨的危害的同时不产生二次污染,但是该法处理的氨气浓度较低,不适宜较高浓度的氨气处理。生物降解也是废气净化技术之一,但是工业废气量较大,毒害性和复合性是其重要特性,而生物降解处理技术在生物菌种的耐毒性和降解效率上现有研究水平还不能满足要求。传统的物理吸收方法上存在着消耗大量的水、吸收过程后浓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尾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尾气吸收塔的用于化工生产的尾气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尾气反应净化装置,包括桶状的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上部塔盘、填料层和底部塔盘,并且通过上部塔盘和底部塔盘将壳体的内部空间从上到下依次分为位于上部塔盘以上的洗涤液喷淋区、由上部塔盘和底部塔盘界定的吸附区以及位于底部塔盘以下的气流进入口,所述填料层位于所述吸附区内,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顶部;所述主动轴上套设有用于加速反应的生风机构,所述生风机构包括旋转风扇和连杆,所述旋转风扇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旋转风扇远离所述主动轴的一端上设有磁铁A,所述壳体外部与所述磁铁A对应处设有磁铁B,所述磁铁B与所述磁铁A对应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磁铁B绕所述壳体外部做圆周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旋转风扇转动。
上述的尾气反应净化装置,所述填料层为环形盖板,且所述盖板内侧设有通孔,所述主动轴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盖板设有塞孔。
上述的尾气反应净化装置,所述壳体外部与所述磁铁A对应处设有环形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沿所述壳体设有凹槽,所述磁铁B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壳体形成的密闭空间内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中科催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滨州中科催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34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的废气脱硫设备
- 下一篇:一种利用粉煤灰处理烟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