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S485芯片的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24935.1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7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亮;阮颐;常祥岭;刘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0185 | 分类号: | H03K19/0185;H03K19/003;H03K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李梦男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s485 芯片 驱动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S485芯片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接口端、PMOS管通路和NMOS管通路;所述PMOS管通路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PMOS管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口端和所述NMOS管通路的一端连接,所述NMOS管通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口端用于连接RS485芯片的A引脚或B引脚连接。本发明通过PMOS管通路和NMOS管通路实现RS485芯片的驱动电路,能降低EMI(电磁干扰)和不合适的电缆端接所引起的反射,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实现速率高速的无误码数据传输。且能够满足国网标准的RS485远程数据传输应用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S485芯片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RS-485是一种成本低而且可靠的通信规范,可用于电表系统的组网等应用领域。RS-485通讯接口采用差分电平方式传输,为半双工工作。任一时刻,RS-485收发器只能够工作在“接收”或“发送”两种模式之一,因此,必须对RS-485接口电路进行收/发逻辑的换向控制。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软件程序实现换向控制或采用硬件电路实现换向控制。但是,采用软件程序实现换向控制,会占用CPU的I/O管脚资源,无法保证良好的抗干扰性,且会因存在一定的延时,造成数据丢失;采用硬件电路实现换向控制,目前绝大部分是基于反相器的,并结合匹配电阻,但其一方面功耗大,另一方面可靠性差,难以确保高速的无误码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RS-485接口芯片的驱动电路的可靠性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RS485芯片的驱动电路。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RS485芯片的驱动电路,所述RS485芯片包括A引脚和B引脚,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接口端、PMOS管通路和NMOS管通路;
所述PMOS管通路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PMOS管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口端和所述NMOS管通路的一端连接,所述NMOS管通路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接口端用于连接所述A引脚或所述B引脚连接。
较佳地,所述RS485芯片还包括:DI引脚(发送驱动器的数据输入引脚)和过压保护电路;
所述PMOS管通路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接口端连接;
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接口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口端连接;
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过压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DI引脚连接;
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用于检测所述A引脚和B引脚的电压值,并判断所述电压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并在判断为是时,输出低电平至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
较佳地,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四PMOS管;
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接口端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过压保护电路连接;
所述过压保护电路还用于在判断为是时,输出低电平至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49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