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毫米波安检仪的智能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25395.9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9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冯智辉;祁春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重投华讯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00 | 分类号: | G01V8/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袁江龙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毫米波 安检 智能 检测 方法 装置 以及 存储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应用于毫米波安检仪的智能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该方法包括将多张人体图像输入到预设危险品检测模型中进行危险品识别以获得多张携带检测结果的识别图像;将多张人体图像中的人体正面图像输入到预设的身体检测模型进行图像分割成多个区域以获得区域标识图像;对多张识别图像与区域标识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以获取区域识别图像;对区域识别图像根据区域的检测结果及对应的预设阈值输出识别结果。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可以直接对图像进行识别,而不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极大的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一方面通过将其图像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每个区域不同的阈值来输出结果,使得其识别更为精确,使得在提高检出率的同时也降低误报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安检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应用于毫米波安检仪的智能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安全问题日益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对安检系统的可靠性与智能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金属探测器只能对近距离小范围目标进行检测,效率低,已远远不能满足安检的需求。尽管X光等各种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但会对被测人体造成辐射伤害,即使当前存在低辐射剂量的X光机,但其依然不容易被公众接受。红外线是靠物体表面温度成像,在有织物遮挡的情况下无法清晰成像。而毫米波成像系统不仅可以检测出隐藏在织物下的金属物体,还可以检测出塑料手枪,炸药等危险品,获得的信息更加详尽、准确,可以大大地降低误警率。因此,近年来毫米波成像技术在人员安检等方面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毫米波成像技术会使用到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是指雷达发射信号频率在毫米波频段,毫米波的频率为30GHz到300GHz(波长从1mm到10mm),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常把毫米波的低端频率降到26GHz。在电磁波谱中,毫米波频率的位置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与微波相比,毫米波的典型特点是波长短、频带宽(具有很广阔的利用空间)以及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与红外相比,毫米波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并且可用于烟尘,云雾等恶劣环境下。在微波频段越来越拥挤的情况下,毫米波兼顾微波的优点,并且还具备低频段微波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
现有技术中,安检装置对于被检对象进行扫描后,一般是在电脑上进行成像,然后工作人员对成像的图片进行观察检测后确认其是否携带危险品,或者仅仅只能对金属等物质进行报警,这样显得不够智能,且由于人眼会存在疲劳等问题,其检测效率较低,检测率也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毫米波安检仪的智能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检检测效率较低,且准确率较为一般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毫米波安检仪的智能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多张人体图像输入到预设危险品检测模型中进行危险品识别以获得多张携带检测结果的识别图像;将所述多张人体图像中的人体正面图像输入到预设的身体检测模型进行图像分割成多个区域以获得区域标识图像;对所述多张识别图像与所述区域标识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以获取区域识别图像;对所述区域识别图像根据区域的检测结果及对应的预设阈值输出识别结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毫米波安检仪的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耦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将多张人体图像输入到预设危险品检测模型中进行危险品识别以获得多张携带检测结果的识别图像;将所述多张人体图像中的人体正面图像输入到预设的身体检测模型进行图像分割成多个区域以获得区域标识图像;对所述多张识别图像与所述区域标识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以获取区域识别图像;对所述区域识别图像根据区域的检测结果及对应的预设阈值输出识别结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存储有能够实现以上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程序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重投华讯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重投华讯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53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