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氮燃烧的新风烟气比例调节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6207.4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9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明星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N1/02 | 分类号: | F23N1/02;F23N5/26;F23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刘翔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氮氧化物 低氮 燃烧 比例调节 混合管道 新风风机 烟气风机 风机 抽取 设置控制单元 氮气 新风 锅炉排气口 混合烟气 燃料燃烧 配比 烟囱 锅炉 检测 排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氮燃烧的新风烟气比例调节设备,包括:用以调整空气和氮气配比的控制单元;用以抽取烟气的烟气风机;用以抽取空气的新风风机;分别与所述烟气风机和新风风机相连,用以混合烟气与空气的混合管道;设置在所述混合管道出口处并与其相连,用以进行燃料燃烧的锅炉;与所述锅炉排气口相连,用以排放燃烧后烟气的烟囱。本发明所述设备通过在其中设置控制单元并对烟气和空气分别设置风机,通过控制单元对风机的功率进行设置以调节烟气与空气的比例,同时能够对各比例下产生氮氧化物的总量分别进行检测和对比,从而选出生成氮氧化物最少的比例,在降低氮氧化物产量的同时,能够将低氮燃烧的效率达到最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氮燃烧的新风烟气比例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脱硝方法采用炉前还原方法,或者炉后氧化方法,运行成本高,设备体积大,安装工作繁琐。行业内为了提高脱硝效率,普遍采用添加催化剂方法脱销(SNCR),这种方法运行效率有所提升,但是,添加催化剂后,增加了运行成本,依然没有达到反应效率高,运行成本的最佳状态,为此,发明一种低氮燃烧,新风与烟气匹配技术与控制设备。
空气中氧气占21%,锅炉燃烧全部采用新鲜空气,造成燃烧氧气量过剩,使得锅炉除满足燃料燃烧需要氧气外,多余氧气与氮气不充分燃烧,形成NOX混合物,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排放超标。另外,化学需氧量,环保要求烟气含氧量控制住6-9%,为了满足以上要求,采用新鲜空气与烟气按照需求匹配,形成新风与烟气混合风,鼓入锅炉炉膛助燃,通过调整混合风比例调整,来寻找氮氧化物生成最小阈值点,作为锅炉燃烧新的混合风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501203A公开了一种缺氧富二氧化碳气体实现低氮燃烧的气体混合比例控制的设备及方法。所述的设备,包括空气预热器、混合气体箱、鼓风机、锅炉烟气回流烟管、新鲜空气风管和鼓风机风管,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入烟室的一端与锅炉的烟气出口相通,并通过锅炉烟气回流烟管与混合气体箱相通,空气预热器的新鲜空气出气口通过新鲜空气风管与混合气体箱相通,混合气体箱与鼓风机的入风口相通,鼓风机通过鼓风机风管与锅炉的一次风风室入风口相通。鼓风机通过锅炉烟气回流烟管和新鲜空气风管分别抽取锅炉烟气和新鲜空气,到混合气体箱内混合均匀后,通过鼓风机风管被送进锅炉内,各种气体在锅炉炉膛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达到消除或大幅减少氮氧化物的作用。由此可见,所述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所述设备仅通过将烟气回收并与空气混合进行二次使用,无法对二者的比例进行调整,从而无法使低氮燃烧的效率达到最大。
第二,所述设备在控制阀门时需要使用人力对其进行操纵,操作过程繁琐且无法对管路中的气体进行定量控制。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氮燃烧的新风烟气比例调节设备,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低氮燃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氮燃烧的新风烟气比例调节设备,包括:
用以调整空气和氮气配比的控制单元,其在设备运行中通过不断调节空气与氮气的比例并对锅炉燃烧后产生氮氧化物产量进行检测以选用最佳空气氮气配比;
用以抽取烟气的烟气风机,所述烟气风机会将锅炉产生的烟气抽回,与新风以不同比例一同输送至锅炉并进行二次燃烧;
用以抽取空气的新风风机;
分别与所述烟气风机和新风风机相连,用以混合烟气与空气的混合管道,并将混合气体输送至所述锅炉中;
设置在所述混合管道出口处并与其相连,用以进行燃料燃烧的锅炉,所述锅炉在运行时,所述混合管道会将混合后的气体输送至锅炉;
与所述锅炉排气口相连,用以排放燃烧后烟气的烟囱。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明星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启明星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62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