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6537.3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7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牛慧昌;姬丹;涂然;姜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G08B17/02;G08B17/1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清华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火灾监测 温度传感器 烟雾传感器 应力传感器 控制装置 电池箱 表面温度信息 报警装置 表面应力 火灾报警 采集 预警系统 火灾 烟雾 指令 高低判断 电连接 容置 报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其包括用于容置动力电池的电池箱,设置在电池箱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应力传感器以及烟雾传感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应力传感器以及烟雾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装置,及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报警装置。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动力电池表面温度信息,应力传感器用于采集动力电池表面应力信息,烟雾传感器用于采集电池箱内部烟雾浓度;控制装置用于根据表面温度信息、表面应力信息以及烟雾浓度获得动力电池的火灾风险等级并用于根据火灾风险等级高低判断是否发出火灾报警指令;报警装置用于在接受到火灾报警指令后根据火灾风险等级高低发出不同的报警提醒。本发明确保动力电池早期火灾监测的准确性和降低火灾监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火灾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火灾监测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能够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等提供动力来源。动力电池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等,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高能量比、长循环寿命、绿色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但是,动力电池在热滥用、电滥用和机械滥用条件下均可能诱发火灾,使得动力电池起火成为电动汽车灾害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实时监测到动力电池火灾初期的信号,并在动力电池火灾发生的初期采取相应安全的措施,例如发出报警提醒和疏散乘客,是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通常是在动力电池上设置一个或者两个的传感器,例如仅设置化学传感器(如气体探测装置)、物理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但是,仅根据单一的传感器信号进行判断,会使得动力电池火灾的误判率增高。而也有相关技术是在动力电池上设置较多数量的传感器,例如同时设置红外摄像机、气体传感器、噪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这样一方面动力电池火灾监测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多种传感器信号之间较难协调统一,使得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的判断标准复杂化,还增加了火灾判断时长,降低了火灾判断效率。同时,目前广泛使用的气体传感器属于化学传感器,火灾监测功能是在完成传感器内化学物质与气体的化学反应基础上实现的,因此监测响应速度很慢。因此,如何设置合适的传感器,是确保动力电池早期火灾监测的快速性、准确性和降低动力电池火灾监测成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设置合适的传感器来确保动力电池早期火灾监测的快速性、准确性和降低动力电池火灾监测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和方法。
一种动力电池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包括:
电池箱,用于容置动力电池;
设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应力传感器以及烟雾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动力电池的表面温度信息,所述应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动力电池的表面应力信息,所述烟雾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电池箱内部的烟雾浓度;
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应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烟雾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表面温度信息、所述表面应力信息以及所述烟雾浓度获得所述动力电池的火灾风险等级,并用于根据所述火灾风险等级的高低判断是否发出火灾报警指令;
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用于在接受到所述火灾报警指令后根据所述火灾风险等级的高低发出不同的报警提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为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为多个,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动力电池的外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力传感器为多个,多个所述应力传感器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温度传感器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雾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池箱的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报警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电池箱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65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