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泥土褥垫层及其在水利工程复合地基中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7511.0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6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喜武;任玉彬;陈学东;周治刚;左保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土 褥垫层 复合地基 水利工程 施工 碎石褥垫层 质量百分比 基坑 防渗能力 三个步骤 渗流通道 渗透系数 应力分配 粘土 地基 紧凑 开挖 铺设 水泥 建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土褥垫层,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物质构成:水泥8%~18%、水0~10%,余量为粘土。其在水利工程复合地基中的施工方法,包括开挖基坑,铺设水泥土褥垫层及地基建设等三个步骤。本发明布局简单紧凑,施工便捷,成本低廉,不但可以起到调节桩土之间应力分配的作用,还由于水泥土渗透系数较小,具有良好的防渗能力,因此解决了传统碎石褥垫层成为渗流通道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土褥垫层及其在水利工程复合地基中的施工方法,属土建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褥垫层是复合地基中调整桩土之间应力分配的一种方法。褥垫层不仅用于CFG桩,也用于碎石桩、管桩等,以形成复合地基,保证桩和桩间土的共同作用。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褥垫层通常采用厚度0.1~0.3米的碎石垫层。水利工程中,如水闸、泵站等建筑物,其上下游存在一定的水位差,防渗稳定是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控制的因素之一。对于采用复合地基的水工建筑物,复合地基若采用碎石褥垫层,则褥垫层将成为渗流通道,防渗安全难以保证,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褥垫层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水泥土褥垫层及其在水利工程复合地基中的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泥土褥垫层,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物质构成:水泥8%~18%、水0~10%,余量为粘土。
进一步的,所述粘土为粒径不大于0.005毫米的颗粒含量超过50%的固体粉状结构。
一种水泥土褥垫层在水利工程复合地基中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开挖基坑,首先根据施工图纸,在指定位置开挖基坑,并对基坑底部压实,然后在基坑底部内打入若干轴线与水平垂直分布的混凝土预制桩,构建混凝土预制桩基础,然后对混凝土预制桩进行回填并压实;
第二步,铺设水泥土褥垫层,按使用比例将水泥、水及粘土一同添加至搅拌设备中进行搅拌混合,然后将搅拌后的混合物均匀铺设在第一步开挖基坑回填后的混凝土预制桩基础上端面,压实后得到水泥土褥垫层,且铺设的水泥土褥垫层厚度为0.2~0.5米;
第三步,地基建设,完成第二步施工后,即可在第二步铺设的水泥土褥垫层上直接进行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步中,混凝土预制桩为高度不小于7米,边长为25~40厘米的正四棱柱结构,且相邻两个混凝土预制桩之间间距为60~120厘米,各混凝土预制桩环绕基坑中线呈矩形阵列或环形阵列中任意一种结构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步中,水泥土褥垫层上端面与钢筋混凝土地基间设厚度为0—0.3米的土工布层。
本发明布局简单紧凑,施工便捷,成本低廉,不但可以起到调节桩土之间应力分配的作用,还由于水泥土渗透系数较小,具有良好的防渗能力,因此解决了传统碎石褥垫层成为渗流通道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水泥土褥垫层,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物质构成:水泥8%,余量为粘土。
其中,所述粘土为粒径不大于0.005毫米的颗粒含量超过50%的固体粉状结构。
一种水泥土褥垫层在水利工程复合地基中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7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脚螺栓的安装方法
- 下一篇:海上风电基础、其安装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