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反力系统以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7665.X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7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新;陈永年;彭满华;黄成志;吴岳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3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孔 螺杆 混凝土地面 反力系统 静力触探 底座 静力触探试验 触探试验 不接触 植筋胶 底面 内壁 粘结 填充 试验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反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地面,开设有若干个钻孔;若干个螺杆,分别插在若干个钻孔且不接触钻孔的内壁以及底面,螺杆的长度大于钻孔的深度;植筋胶层,填充在钻孔内,与螺杆相粘结;静力触探试验装置,与若干个螺杆相连接,具有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触探试验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地面勘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反力系统以及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静力触探是指利用压力装置将有触探头的触探杆压入试验土层,通过量测系统测土层的贯入阻力,可确定土层的某些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如土的变形模量、土的容许承载力等。静力触探作为一种精确的、高科技的先进探测手段,在工程地质勘察在工程建设中,尤其是对于工程的安全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混凝土地面做静力触探试验,传统的静力触探圆盘地锚对于混凝土路面已不再适用,为了静力触探试验提供反力,在试验时必须把混凝土地面破碎,造成混凝土地面破坏巨大,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反力系统以及试验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反力系统,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混凝土地面,开设有若干个钻孔;若干个螺杆,分别插在若干个钻孔且不接触钻孔的内壁以及底面,螺杆的长度大于钻孔的深度;植筋胶层,填充在钻孔内,与螺杆相粘结;静力触探试验装置,与若干个螺杆相连接,具有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触探试验组件。
在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反力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底座包含二个平行设置的连接边条,连接边条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槽,贯通槽的延伸方向与与连接边条的延伸方向一致。螺杆的上端部贯穿贯通槽,通过连接件与连接边条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反力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钻孔的深度大于等于100mm,孔径为40~50mm。
在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反力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螺杆的直径比钻孔的直径小15mm~30mm。
在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反力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钻孔的数量为至少四个,多个钻孔的构成的试验区域的面积与静力触探试验装置的底座的面积相适配,并且多个钻孔均布在试验区域的四周位置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混凝土地面开钻若干个钻孔,钻孔垂直于混凝土地面的表面开设;步骤二,清除钻孔内的粉尘;步骤三,将若干个螺杆对应插入若干个钻孔,保持螺杆位于钻孔的中心轴线位置且不接触钻孔的内壁以及底面,并同时在钻孔内注入植筋胶;步骤四,待植筋胶固化后,根据若干个螺杆的位置在混凝土地面上安装静力触探试验装置,将若干个螺杆连接在静力触探试验装置的底座上;步骤五,进行静力触探试验。
本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本发明的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反力系统中,混凝土地面开设有若干个钻孔,螺杆插入钻孔内并且植筋胶层填充在钻孔内与螺杆相粘结,这样在不破碎混凝土地面的情况下,就能够提供反力,完成静力触探试验,而且这样的设置也方便循序转移场地。而且在试验结束后也不会影响混凝土地面的基本使用效果。本发明的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反力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快捷的特点,不仅减少了混凝土地面破坏、清渣、搬运和修复等各种费用,节约了成本,有助于缩短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混凝土地面的静力触探反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静力触探试验装置的连接边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76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