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呋喃二甲酸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28551.7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0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琴;王静刚;刘小青;孙藜源;代金月;江艳华;朱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63/668 | 分类号: | C08G63/668;C08G63/85;C08G63/86;D01F6/84;C08J5/18;C08L6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李丽华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呋喃 甲酸 聚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呋喃二甲酸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摩尔比为1:(1.1~2.0):(0.0001~0.02)的第一组份、第二组份以及第三组份与酯化催化剂混合,反应得到第一中间产物,其中,第一组份包括呋喃二甲酸、呋喃二甲酸酯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组份包括芳香族二元醇、脂肪族二元醇中的至少一种,第三组份包括羟基数量大于等于3的多元醇;再将第一中间产物进行预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得到呋喃二甲酸共聚酯。制备方法中,羟基数量大于等于3的多元醇作为链段连接点,使呋喃二甲酸共聚酯的链段结构拓展为网络状结构,从而获得无色或浅色、且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气体阻隔性的高分子量的呋喃二甲酸共聚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呋喃二甲酸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PHA)、聚羟基乙酸(PGA)、聚丁二醇丁二酸酯(PBS)等。但是,它们都属于脂肪类聚合物,由于分子结构中缺乏刚性芳香环结构,其力学性能(如强度、模量、抗蠕变等)与耐热性能(如热机械性能、热变形温度等)均明显低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芳香尼龙(PA)、双酚A型环氧树脂(Epoxy)等石油基高分子材料,严重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
2,5-呋喃二甲酸(2,5-FDCA)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香环,用于合成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可有效提高其耐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同时,含有呋喃环的聚酯材料的氧气阻隔性相对用于包装材料的PET可以提高2~10倍,足以有效地提高农产品、鱼类、肉类产品等的保质期。然而,目前采用2,5-呋喃二甲酸制得的聚酯材料往往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由于反应时间过长等原因而导致的颜色较深,分子量偏低而导致的拉伸模量低、拉伸强度低等。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呋喃二甲酸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中,羟基数量大于等于3的多元醇作为链段连接点,使呋喃二甲酸共聚酯的链段结构从线性结构拓展为网络状结构,从而获得无色或浅色、且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气体阻隔性的高分子量的呋喃二甲酸共聚酯,进而可更好地满足其在包装材料、薄膜、纤维、工程塑料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一种呋喃二甲酸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第一组份、第二组份和第三组份,其中,所述第一组份包括呋喃二甲酸、呋喃二甲酸酯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组份包括芳香族二元醇、脂肪族二元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组份包括羟基数量大于等于3的多元醇;
(2)将所述第一组份、所述第二组份、所述第三组份以及酯化催化剂混合,在惰性气氛或氮气气氛下进行反应,得到第一中间产物,其中,所述第一组份、所述第二组份与所述第三组份的摩尔比为1:(1.1~2.0):(0.0001~0.02);
(3)在真空条件下,所述第一中间产物进行预聚反应,得到第二中间产物;
(4)在真空条件下,所述第二中间产物进行缩聚反应,得到呋喃二甲酸共聚酯,所述呋喃二甲酸共聚酯的链段结构为网络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羟基数量大于等于3的多元醇包括丙三醇、丁三醇、2-羟甲基-2-甲基-1,3-丙二醇、丁四醇、季戊四醇、双季戊四醇、戊五醇、己六醇、糖醇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呋喃二甲酸酯化物包括呋喃二甲酸二甲酯、呋喃二甲酸二乙酯、呋喃二甲酸二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脂肪族二元醇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庚二醇、辛二醇、壬二醇、癸二醇、环己烷二甲醇、2,2,4,4-四甲基-1,3-环丁烷二醇、新戊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芳香族二元醇包括2-[4-(2-羟乙基)苯氧基]乙醇、1,3-双(2-羟乙氧基)苯、双酚A、双酚S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85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