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消噪型尾气排放管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8918.5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7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煜;周瑞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01N13/14;F01N13/16;F01N13/18;F01N1/24;F01N3/04;F01N1/08;F01N3/02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龙;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放腔 隔热内胆 尾气排放管 排放气体 出气管 分流板 过滤板 进气管 汽车用 吸振 消音 消噪 夹层位置 降低噪音 流场调节 内部固定 内部设置 汽车配件 法兰盘 分流孔 吸音棉 减小 冲击力 减慢 贯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消噪型尾气排放管,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包括排放腔,所述排放腔的一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出气管,所述排放腔的另一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法兰盘,所述排放腔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板,所述排放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热内胆,所述排放腔与隔热内胆的夹层位置设置有吸音棉,所述隔热内胆一端固定安装有消音吸振筒,所述消音吸振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上贯穿开设有分流孔,所述排放腔内部与出气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过滤板,本发明有利于气体的流场调节,使得排放气体流速减慢,减小排放气体与排放腔之间的冲击力,降低噪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用消噪型尾气排放管。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排气管是汽车上很常见的排气部件,其进气口接入来自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并从排气管的出气口排出,传统的汽车排气系统通过安装消声器来实现消声降噪,通常的消音器内部,一般都是采用带有孔隙的简单管组,实际上噪音大部分由气体冲击排气管造成的,采用带有孔隙的简单管组消除噪音效果不佳。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汽车用消噪型尾气排放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消噪型尾气排放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消噪型尾气排放管,包括排放腔,所述排放腔的一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出气管,所述排放腔的另一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法兰盘,所述排放腔内部与进气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过滤板,所述排放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热内胆,所述排放腔与隔热内胆的夹层位置设置有吸音棉,所述隔热内胆一端靠近第一过滤板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消音吸振筒,所述消音吸振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上贯穿开设有分流孔,所述排放腔内部与出气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过滤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消音吸振筒包括固定安装于隔热内胆内表面的吸振筒外壳,所述吸振筒外壳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吸振筒内板,所述吸振筒内板与吸振筒外壳的密封夹层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吸振筒内板内腔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下隔板,所述吸振筒内板内腔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上隔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消音吸振筒的吸振筒外壳与隔热内胆内表面相切,且固定连接于隔热内胆内表面。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热内胆为一种陶瓷材料的构件,且隔热内胆两端呈锥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隔板与下隔板于吸振筒内板内腔呈交错安装。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音棉为一种聚脂纤维材质的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安装的隔热内胆为一种陶瓷材料的构件,且隔热内胆两端呈锥形结构,有利于气体的流场调节,使得排放气体流速减慢,减小排放气体与排放腔之间的冲击力,同时起到隔热的作用,对隔音棉进行保护。
2、本发明安装的消音吸振筒对排放气体的流速进行进一步的限定,且设置的上下隔板增加了气体流动路径,吸振筒内板与吸振筒外壳的密封夹层内的冷却液可以起到冷却、吸振和消音作用。
3、本发明安装的的分流板进一步改变排放气体流动路径,降低流速和气压,进一步的降噪消音。
4、本发明安装的吸音棉为一种聚脂纤维材质的构件,对噪音有很好的吸附作用,使得消音效果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汽车用消噪型尾气排放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89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