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集桑叶中γ-氨基丁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9554.2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1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婧;刘青茹;谌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自军 |
地址: | 3100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桑叶 富集 氨基丁酸 桑树 鲜叶 旺盛生长期 品质影响 桑树生长 套袋处理 叶面喷施 有效富集 桑叶茶 气调 树冠 制备 浇灌 采摘 土壤 加工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集桑叶中γ‑氨基丁酸的方法,包括:对盛产期的桑树,于6‑8月桑树旺盛生长期进行土壤浇灌或树冠套袋处理,之后采摘桑叶,得到富集γ‑氨基丁酸的桑叶鲜叶。本发明在桑树生长阶段对桑树进行处理,能实现桑叶鲜叶中GABA的有效富集;且相比于单纯气调加工法、叶面喷施法等现有的GABA富集技术,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对桑叶鲜叶品质影响小;以此制备得到的桑叶茶口感及安全性均较好,具应用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代用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集桑叶中γ-氨基丁酸的方法及桑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从桑苗栽植到桑树衰老,一般可分为幼龄期、盛产期和衰老期。幼龄期是树形养成阶段,一般要少采叶。盛产期是桑叶收获丰产时期,一般可维持10-20年。随着季节的变换,一年中桑树的生长呈现出明显的生长和休眠两个时期。春季桑树发芽、开叶至秋末冬初落叶,称桑树生长期。
我国桑树种植广泛,有极丰富的桑叶资源。桑叶属于“药食两用”植物,但当前在国内其用途仍较单一,主要用于蚕桑产业。近年来,蚕桑产业养殖效益总体不容乐观,实际用于蚕丝生产的桑叶消耗量不超过总产量的50%,每年有大量桑叶过剩而浪费,传统产业模式难以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终端产品创新不足,亟待转型升级。桑叶营养保健功能全面,有关功能化学研究表明其含有黄酮类、生物碱、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l-脱氧野尻霉素及桑叶多糖等,GABA作为其特色活性因子,具有降血压、抗除抑郁、增强脑功能和长期记忆、利尿、强肝、健肾等生理活性,因此以富含GABA的桑叶为原料开发功能代用茶品具有广阔前景。
目前,关于桑叶中GABA富集的研究多局限于鲜叶采摘后的加工阶段,如采用气调法等对采摘后的桑叶鲜叶进行处理以富集GABA,但该方法会增加制茶工序,也会影响桑茶品质。而在桑树生长阶段就进行相关处理以富集GABA的研究甚少,有研究采用叶面喷施法对桑叶喷施谷氨酸钠溶液,该方法易造成处理不均,且会带来外源溶液在叶片上的残留,影响桑茶品质及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集桑叶中γ-氨基丁酸的方法,能实现在桑树生长阶段对桑叶中GABA的有效富集,且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对桑叶鲜叶品质影响小。
一种富集桑叶中γ-氨基丁酸的方法,包括:对盛产期的桑树,于6-8月桑树旺盛生长期进行土壤浇灌或树冠套袋处理,之后采摘桑叶,得到富集γ-氨基丁酸的桑叶鲜叶;
其中,所述土壤浇灌为:采用谷氨酸钠溶液对桑树地的土壤浇灌1-3次,每次浇灌间隔5-10天;
所述树冠套袋为:采用塑胶袋对桑树树冠进行套袋处理2-60h,然后摘袋。
采用土壤浇灌谷氨酸钠溶液能为桑树提供GABA合成前体,有利于提高桑树体内谷氨酸及GABA的含量。采用树冠套袋处理能让桑树形成一个局部遮荫、缺氧的逆境环境,有利于激发谷氨酸脱羧酶酶活的活性,促进GABA的形成。
所述谷氨酸钠溶液用量可以为每平方米桑树地浇灌4-6L谷氨酸钠溶液。
所述谷氨酸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可以为5-15%;优选为5-10%;更优选为5%,对GABA的富集效果最好。桑树在短时间内对外源谷氨酸钠的吸收有限,且谷氨酸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影响土壤酸碱性,不利于桑树生长及对无机物的吸收。
所述土壤浇灌次数可以为2-3次,采用多次浇灌的方式,桑树对外源谷氨酸钠的吸收转化效果越好,有利于GABA的富集。
所述浇灌间隔时间可以为6-8天;优选为7天,该条件下,GABA有一定的转化富集时间,能被较好地富集,且不会因时间过长被代谢掉。
所述套袋处理时间为36-60h;优选为48-60h,GABA富集效果最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95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菊花茶
- 下一篇:胎菊保型杀青装置及杀青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