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重涂的高遮盖UV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2502.0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7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巨波;李玉良;王卫国;缪培凯;吕国强;杨波;凌云剑;伍松;符饶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1 | 分类号: | C09D11/101;C09D11/102;C09D11/107;C09D11/03;C03C1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刘宏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重涂 遮盖 uv 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涂的高遮盖UV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可重涂的高遮盖UV油墨,包括以下各组分:以重量份计,胺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0~20份、三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20~50份、六官能或六官能以上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5~20份、热塑性丙烯酸树脂3~8份、多官能反应单体5~20份、单官能反应单体5~25份、光引发剂3~6份、助剂2~5份、色粉5~8份、填料20~30份、硅烷偶联剂1~2份和丙烯酸磷酸酯1~2份。本发明的可重涂的高遮盖UV油墨,胺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有效的改善油墨体系在具有高遮盖力的情况下,提高油墨体系的固化速率,增加颜料的润湿性能。可重涂的高遮盖UV油墨,具有高遮盖能力,不透光,OD值大于5,零VOC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UV油墨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可重涂的高遮盖UV油墨。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可重涂的高遮盖UV油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UV(ultraviolet,紫外线)固化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的一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它具有高效、环保、节能、优质、投资少等特点,被誉为面向21世纪绿色工业的新技术。而UV油墨是光固化产品中最常见的一种,已广泛的应用在印刷包装行业和光电子行业。UV油墨是常温下用UV照射固化,其能耗只有热固化的10~20%,是一种节能产品,它的另一个优势是不含有挥发性有机物,所用的稀释剂都是高沸点的丙烯酸官能单体,在UV固化时都参与交联聚合,成为交联网状结构的一部分,故没有VOC排放,不会污染环境,也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及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属于环境友好的产品。但目前应可重涂的高遮盖UV油墨存在的问题较多,UV油墨在玻璃基材上附着力极差,遮盖力弱,不能重涂等,鉴于以上问题,市场上急需开发一种能够应用于玻璃基材的高遮盖力的UV油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重涂的高遮盖UV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UV油墨在玻璃上难附着、不能重涂、遮盖力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重涂的高遮盖UV油墨,包括以下各组分:以重量份计,胺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0~20份、三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20~50份、六官能或六官能以上能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5~20份、热塑性丙烯酸树脂3~8份、多官能反应单体5~20份、单官能反应单体5~25份、光引发剂3~6份、助剂2~5份、色粉5~8份、填料20~30份、硅烷偶联剂1~2份和丙烯酸磷酸酯1~2份。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各组分:以重量份计,胺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0~15份、三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20~40份、六官能或六官能以上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5~15份、热塑性丙烯酸树脂3~8份、多官能反应单体5~10份、单官能反应单体5~15份、光引发剂3~6份、助剂2~5份、色粉5~8份、填料20~30份、硅烷偶联剂1~2份和丙烯酸磷酸酯1~2份。
进一步地,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7.5×104~1.1×105。
进一步地,多官能反应单体为六官能度或六官能度以上。
进一步地,光引发剂采用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2-甲基-1-(4-甲巯基苯基)-2-吗啉-1-丙酮、异丙基硫杂蒽、α,α,-二甲基苯偶酰缩酮或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中的至少两种;和/或,助剂采用流平剂、消泡剂或润湿分散剂中的至少两种。
进一步地,色粉采用炭黑粉、氧化铁黑粉、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粉、苯并咪唑酮红色粉、亚甲胺金属络合黄色粉或酞菁蓝色粉中的至少一种;和/或,填料采用纳米碳酸钙、纳米硫酸钡、纳米氧化铝或蜡粉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25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