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电瓶车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3209.6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3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高颂;徐玮巍;程相权;尚文娟;石晶林;胡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南京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W4/029;H04W4/44;H04W8/00;B62M6/45;B62M6/90;B62H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瓶车 智能控制单元 服务系统 管理系统 手持终端 通信模块 信号连接 智能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电池温度传感器 电池电量显示 通信网络连接 位置显示单元 温度显示单元 信息展示模块 用户信息展示 状态显示单元 速度传感器 报警器 定位模块 控制模块 实时查看 通信网络 电池 监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瓶车管理系统及方法,所述智能电瓶车管理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单元、服务系统和手持终端;智能控制单元设置在电瓶车上,其包括ECU、以及与所述ECU连接的通信模块、定位模块、电池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智能控制单元通过通信模块与通信网络连接;服务系统通过通信网络与智能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手持终端通过服务系统与智能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手持终端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电瓶车信息展示模块和电瓶车控制模块;所述用户信息展示模块包括电池温度显示单元、电池电量显示单元、电瓶车状态显示单元和电瓶车位置显示单元。能够解决现有电瓶车监控难,无法实时查看和控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瓶车技术,尤其是一种电瓶车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电动车使用者接近80%都属于中低收群体,在公安巡逻、环卫清洁、快递物流(仅快递物流就有400多万辆),餐饮外送等行业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城市道路越来越拥堵,农村消费水平较低,电动车作为一款绿色出行产品,它的出现,扩展了自行车的适用距离,压缩了私家车的人均道路占用面积,弥补了公共交通无法顾及点对点的出行需求,降低了人均交通能源消耗,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将会长期存在的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动车后市场已成为香饽饽,企业在后市场体系打造加快了步伐,在重点市场进行服务维修店样板店建设,通过服务体验拉近与用户的距离,这也成为2016年终端市场的一大特征,将电动车售后服务市场打造成堪比汽车售后服务体验中心,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传统的电瓶车都是通过RF射频遥控手柄来控制电瓶车的状态,如一键启动、设防、撤防 、关闭电门、强制报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状况完全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所以需要让电瓶车和互联网结合,能够通过手机app来取代遥控手柄。目前市面上的手机APP仅仅是显示电瓶车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位置信息,并不能远程通过APP来控制电瓶车。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智能电瓶车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瓶车管理系统,包括:
智能控制单元,设置在电瓶车上,其包括ECU、以及与所述ECU连接的通信模块、定位模块、电池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智能控制单元通过通信模块与通信网络连接;
服务系统,通过通信网络与智能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手持终端,通过服务系统与智能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手持终端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电瓶车信息展示模块和电瓶车控制模块;所述用户信息展示模块包括电池温度显示单元、电池电量显示单元、电瓶车状态显示单元和电瓶车位置显示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还包括WiFi诱导模块,用于向周围发出WiFi连接信号,获取周围智能设备的ID,并通过智能控制单元统计周围智能设备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还包括BMS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电瓶车电池的参数,对电池内部状态进行估算和监控;并基于上述参数对电池进行热管理、电池均衡管理、充放电管理和故障报警;对骑行里程、骑行时间和骑行轨迹进行数据分析;通过通信总线与电瓶车显示系统和充电器信号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服务系统包括路径管理模块,用于存储用户设定的形式路径和电瓶车实际运行的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还包括防盗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和判断电瓶车的异常操作行为,并将行为通过服务系统发送给手持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手持终端为安装有预定软件模块的智能手机或掌上电脑;所述通信模块为无线网络接收模块、3G或4G通信模块。
一种智能电瓶车管理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南京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院,未经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南京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3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