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TC17钛合金棒材成材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3302.7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5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杨磊;钱杰;张磊;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0 | 分类号: | B21J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0940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tc17 钛合金 成材 方法 | ||
一种提高TC17钛合金棒材成材率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锻造前准备,在钛合金锭装炉前将加热炉内氧化皮清理干净,目的是让坯料加热温度均匀,备好绝热棉及胶水;2)加热,加热炉加热到100℃±10℃后钛合金锭进炉,保温0.5~1小时后涂防氧化涂料,涂好后空冷0.5~1小时后再进加热炉加热;此时开始一个锻前的加热过程,≤200℃钛合金锭进加热炉,均匀升温6~7小时保温2~3小时后到850℃±10℃出炉,钛合金锭中部包覆绝热棉,包好后再回炉保温1~1.5小时,然后出炉锻造;3)锻造,锻造采用7个火次,每火次≤40%镦粗压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造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提高TC17钛合金棒材成材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钛合金具有强度高,韧性、淬透性、热稳定性好,疲劳强度高等特性,用于制造飞机发动机、压气机盘及发动机叶片,在军用及民用航空发动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动用。但是由于锻造过程中经常出现表面裂纹、端部开裂等现象,以及锻后内部质量不达标等缺陷,TC17产品的工序成材率仅为约60%。
棒材原锻造工艺流程包括:第一火~第七火采用镦粗后纵向拔长,参见图1;第八火:利用平钳进行拔长操作;第九火:进行成材操作。但是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首先,由于采用了多火次镦粗以及纵向拔长,内部无法锻透,因此导致生产周期长、能源消耗大;其次,由于温降的缘故,锻坯在生产过程中表面及端部开裂;最后,镦粗纵向拔长操作不合理产生了产品内部组织不均匀,无法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
归纳钛合金棒材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以下:
1)钛合金产品对锻造温度非常敏感,一旦温度未达到要求时,就会出现阴阳面以及表面裂纹。
2)由于钛合金内部要求高,因此通过反复镦拔来改善组织,生产火次较多,导至了表面裂纹的增多。
3)在生产过程中如出现裂纹,拉下修磨这也会影响成材率。
4)有些钛合金由于裂纹深只能放大尺寸,通过增加车削来挽救,因此表面质量、成材率受到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TC17钛合金棒材成材率的方法,尽可能提高该产品的成材率,形成一套用于航天、航空领域的TC17钛合金棒材新锻造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TC17钛合金棒材成材率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锻造前准备
在钛合金锭装炉前将加热炉内氧化皮清理干净,目的是让坯料加热温度均匀,备好绝热棉及胶水;
2)加热,加热炉加热到100℃±10℃后钛合金锭进炉,保温0.5~1小时后涂防氧化涂料,涂好后空冷0.5~1小时后再进加热炉加热;此时开始一个锻前的加热过程,≤200℃钛合金锭进加热炉,均匀升温6~7 小时保温2~3小时后到850℃±10℃出炉,钛合金锭中部包覆绝热棉,包好后再回炉保温1~1.5小时,然后出炉锻造;
3)锻造
锻造采用7个火次,每火次≤40%镦粗压下量;其中,第1火为镦粗换向拔长,第2、3火为镦粗纵向拔长,第4火为镦粗换向拔长,第5火为镦粗纵向拔长,第6火利用平钳进行拔长,第7火进行成材操作。
本发明方法运用自由锻造原理,结合钛合金材质的特殊性,利用抛钳进行镦粗后的换向拔长,通过四次换向拔长将原来端部换回了原来端,从而提升内部质量的要求;并且原先需要九火成材变为七火成材,从锻造周期上有所缩短。在坯料拔长上采用5/4拔长的方法进行锻造,很好的将端部得到了收口,完成坯料无明显凸端,端部也无裂纹,成材率大大提高。最终目的,降低能源、减少劳动力、提高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未经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3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肥胖相关基因检测方法
- 下一篇:PD-1抗体检测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