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β-法尼烯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3717.4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8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波;刘丽娟;咸漠;齐畅;曹小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9 | 分类号: | C12N1/19;C12N15/60;C12P5/02;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田鸿儒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法尼烯 基因工程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β‑法尼烯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基因工程菌敲除了酿酒酵母中GAL80、ALD6、ALD4、ADH5和RHR2基因,整合了AaFS、LmPK、CkPTA、DzeutE、SpHMGR、GAL4和HMG1基因,其中利用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为PGAL1,PGAL10,PGAL4和TCYC1,TADH1。利用该基因工程菌的生物转化能力,结合玉米水解液为培养基,能够低成本、绿色、环保地生产β‑法尼烯。利用本发明基因工程菌发酵,β‑法尼烯的产量可达56mg/L。本发明基因工程菌以及合成β‑法尼烯的方法适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β-法尼烯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法尼烯(C15H24),密度0.813 g/cm3,是一种无环倍半萜,它由苹果、青蒿等植物中产生来对抗外界昆虫或动物的侵害(Nieuwenhuizen et al., 2014; Yang et al.,2011),而其吸湿性低和高能量密度的特点使其成为高密度燃料的研究对象。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以微生物作为细胞工厂合成法尼烯成为一种可持续、快速、绿色的生产方法。然而,目前,在微生物细胞中生产法尼烯并不理想,利用微生物生产法尼烯一直缓慢前行,未能实行工业化生产。现有报道中,大肠杆菌作为底盘细胞产生法尼烯发酵生产α-farnesene的产量能够达到380 mg/L(Zhu et al., 2014),生产β-farnesene8.74 g/L (Utilization of biodiesel by-product as substrate for high-production of β-farnesene via relatively balanced mevalonate pathway in
除大肠杆菌外,酿酒酵母具有成熟的真核表达系统,拥有天然的甲羟戊酸(MVA)途径,为异源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直接前体香叶基焦磷酸(GPP),因此酿酒酵母细胞具有合成异源萜类化合物的天然优势。目前,其中Chandran等人首先利用酿酒酵母作为生产细胞,异源表达青蒿中β-farnesene合成酶,达到了100 g葡萄糖转化成23.8 g β-farnesene的研究( Chandran et al., 2011);后来,Tippmann等人同样利用酿酒酵母和异源的三个萜品烯合成酶来表达α-farnesene,补料分批培养的产量达到170 mg/L(Tippmann et al.,2015);Adam等人最终通过改造酿酒酵母的代谢平衡将β-farnesene产量提升到110 g/L。然而蔗糖价格较高,发酵成本过高,不适于大规模发酵生产,这就限制了其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低成本生产β-法尼烯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玉米水解液作为培养基,具有β-法尼烯合成能力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合成β-法尼烯的基因工程菌,该基因工程菌的出发菌株为酵母菌,所述酵母菌敲除了自身的内源基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37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