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获得低屈强比性能的管线钢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4816.4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2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蒋昌林;苗丕峰;白云;诸建阳;林涛;徐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2 | 分类号: | C21D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赵海波;孙燕波 |
地址: | 21442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粗轧 精轧 轧制 低屈强比 管线钢 奥氏体再结晶区 奥氏体再结晶 奥氏体晶粒 奥氏体相变 道次压下率 未再结晶区 晶粒 轧制工艺 奥氏体 扁平化 压下率 再结晶 均热 开轧 坯料 水冷 终轧 加热 变形 硬化 保证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获得低屈强比性能的管线钢生产方法,包括如下设置,(1)轧前加热,控制待轧坯料的均热温度不高于1220℃;(2)轧制采用粗轧和精轧,粗轧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前1‑3道次中保证有一道轧制工艺的压下率不低于17%,粗轧最后两道次保证每道次压下率不低于18%,且在1080℃以上温度完成粗轧,使奥氏体在轧制变形后相对容易再结晶,而获得细小的奥氏体再结晶晶粒;(3)精轧在未再结晶区进行,控制精轧开轧温度不高于Tnr,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Ar3以上,使部分奥氏体晶粒相变,扁平化;(4)轧后水冷,开冷温度控制在Ar3以下5~35℃范围内,使其他奥氏体相变,硬化;终冷温度控制在480~6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线钢的生产方法,能够有效获得低屈强比的产品,并得改善产品的低温韧性。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需求的能源中化石能源还占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近年来世界经济的急速增长极大带动了化石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这也极大地促进了长距离输送管线的发展,为提高输送效率,降低投资,长距离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用钢的发展趋势是向高强度或超高钢级发展。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管线钢最高钢级为X80钢级,随着钢级提高,屈强比随组织的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因而对管线钢屈强比的控制是一项永恒的话题。为获得低屈强比,各钢铁公司均采用了不少方法来进行控制,如利用成分或改变工艺路线等。目前国内外有一些申请专利提出不同控制屈强比的方法。
如CN201210558640.5申请专利、该专利提到一种低屈强比管线钢的生产方法,该申请专利1)该申请专利不论不同钢级,均采用同一温度范围进行生产,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对于低钢级,由于相变温度Tr3较高,若在该申请专利提到的终轧温度完成终轧,而该温度区已在两相区,这样铁素体将硬化会导致屈强比不降反升;2)对高钢级钢,由于相变温度Tr3较低,在随后冷却过程中由于软相析出较少,从而得不到低屈强比性能。
如CN201610975595.1申请专利,该专利也提到一种低屈强比管线钢生产方法,该申请专利具有如下特点:1)该申请专利第二阶段轧制温度在Ar3线以下20-30℃,这样实际为两相区轧制,与CN201210558640.5申请专利提到的低钢级管线钢轧制一样,会因为铁素体轧制变形导致屈强比也不降反升;2)该申请专利提到随后的开冷温度在Ar1以下,这样实际上后续冷却起不到控制相变的作用。
如CN201310654931.9申请专利,该申请专利有如下特点:1)该申请专利应用与钢卷领域,钢卷领域中所生产的钢卷较薄,2)该申请专利提到了一种利用珠光体相变区控制相变的方法,也即采用组织调控的方法来生产低钢级的品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获得低屈强比这一技术目的,开发一种有效获得低屈强比管线钢板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不但可以获得低屈强比的管线钢板,且能够显著改善低温韧性,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及成材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获得低屈强比性能的管线钢生产方法,包括如下设置,
(1)轧前加热,控制待轧坯料的均热温度不高于1220℃;
(2)轧制采用粗轧和精轧,其中,粗轧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前1-3道次中保证有一道轧制工艺的压下率不低于17%,粗轧最后两道次保证每道次压下率不低于18%,且在1080℃以上温度完成粗轧,使奥氏体在轧制变形后相对容易再结晶,而获得细小的奥氏体再结晶晶粒;
(3)精轧在未再结晶区进行,控制精轧开轧温度不高于奥氏体未再结晶临界温度Tnr,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奥氏体相变温度Tr3以上,使部分奥氏体晶粒相变,扁平化;
(4)轧后水冷,开冷温度控制在奥氏体相变温度Tr3以下5~35℃范围内,使其他奥氏体相变,硬化;终冷温度控制在480~600℃。
进一步地,所述坯料为连铸坯或者经钢锭开坯获得的铸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48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过强度钢锻造成型工艺和正退火结合的热处理工艺
- 下一篇:全自动冷冻机